午夜日韩久久影院,亚洲欧美在线观看首页,国产情侣真实露脸在线最新,一级毛片在线观看免费

資訊在沃

孩子冒用身份打賞,家長責任何在?教育引導需重視!

   發布時間:2024-10-17 17:39 作者:周琳

近期,北京市第四中級人民法院審結了一宗涉及未成年人游戲充值的案件。一名15歲的中學生小徐,擅自使用其母親的身份信息注冊并登錄游戲,隨后又利用母親的微信賬戶為游戲充值近5000元。小徐的母親在發現此事后,提起訴訟,要求游戲平臺和收款方全額退款。法院在一審中,根據雙方的過錯程度,裁定二被告公司退還2000元充值款,二審維持原判。(此事件于10月16日被《人民法院報》報道)

法院未支持全額退款,表明在處理未成年人游戲充值退款問題時,既要遵循平臺規定,也要依據法律法規。法院綜合考慮了雙方的過錯,判定未成年人和其家長也需承擔部分責任,這一裁決體現了公平公正的法理原則。

近年來,未成年人沉迷網絡游戲的問題日益凸顯。為此,國家新聞出版署于2021年8月30日發布了被稱為“史上最嚴”的游戲禁令,要求所有網絡游戲必須接入防沉迷實名驗證系統,并使用真實有效的身份信息進行注冊和登錄。同時,最高法也出臺了相關新規,為家長申請退還孩子游戲充值款提供了法律途徑。

盡管實名認證和司法救濟措施為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游和挽回家長損失提供了保障,但仍有不少未成年人通過冒用身份、租號等方式繞過這些機制,導致家長要求返還游戲充值款的糾紛頻發。在這種情況下,法院是否支持全額退款成為了家長們關注的焦點。

未成年人冒用家長身份進行游戲充值,是否應全額退款,關鍵在于未成年人及其監護人、平臺各自應承擔的責任。未成年人能輕易冒用家長身份登錄網游,表明游戲企業在落實防沉迷機制上存在疏漏。特別是當游戲企業故意為未成年人繞開防沉迷機制提供便利時,應承擔全額退款的責任。這樣才能促使游戲企業自覺履行社會責任,嚴格落實未成年人網游防沉迷機制。

然而,問題的另一方面在于,作為監護人的家長也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未成年人保護法明確規定,家長應加強對未成年人網絡行為的引導和監督,有效預防其沉迷網絡。但遺憾的是,一些家長既未教育引導孩子遠離網游,也未對自身手機設備、微信賬號和支付密碼進行妥善保管,導致孩子能輕易冒用家長身份進行游戲充值。

在此類情況下產生的消費款項,家長監護不力的因素也不容忽視。司法實踐中,法院大多會根據雙方的過錯情況,裁定游戲企業返還部分款項,而非支持家長全額退款。這種裁決既體現了對游戲企業和未成年人及其監護人的公平保障,也是對家長的一種提醒。

防止孩子沉迷網游并進行不合理消費,家長始終是首要責任人。家長應從司法個案中汲取教訓,主動履行好監護責任,避免孩子沉迷網游并造成經濟損失。家長不應將希望完全寄托于未成年人退款機制,認為平臺對未成年人打賞負有全額退款的義務。這不僅不符合法律規定,也無助于切實解決孩子游戲沉迷的問題。

 
 
更多>同類內容
全站最新
熱門內容
本欄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