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在2025年度的開發者大會HDC上,展現出了其在人工智能領域的全面崛起之勢。大會的焦點無疑是AI,華為云推出了新一代昇騰AI云服務和全面迭代的盤古大模型5.5,而華為終端則首次亮相了鴻蒙智能體框架,劍指端側智能生態的構建。
近年來,高端AI芯片的供應限制確實讓華為在AI領域的步伐略顯沉重。盡管華為已圍繞盤古大模型構建了自身的AI技術體系,但實事求是地說,其整體實力尚未觸及業界頂尖水平。然而,經過兩年的深耕與積累,隨著自研AI算力體系的迅猛進展,盤古大模型的核心競爭力正逐步逼近GPT、Gemini、Deepseek等全球領先者。
尤為值得關注的是,華為正借助鴻蒙與盤古體系,將大模型的能力滲透至各行各業的應用之中,推動用戶體驗與行業生產力的智能化躍升。在HDC 2025上,華為云的重磅發布便是對AI能力的有力詮釋:新一代盤古大模型5.5與支撐其訓練的新一代昇騰AI云服務。
盤古大模型5.5對其五大基礎模型——自然語言處理(NLP)、計算機視覺(CV)、多模態、預測、科學計算——進行了全面革新。其中,盤古NLP大模型推出了全新的718B深度思考模型,該模型由256個專家組成的MoE大模型,在知識推理、工具調用、數學等核心能力上實現了顯著提升。模型還融入了自適應快慢思考合一技術,能夠根據問題難度自動切換處理模式,使整體推理效率提升了8倍。
同時,盤古大模型5.5還推出了深度研究DeepDiver,能夠在網頁搜索、常識性問答等應用上展現高效執行力,如5分鐘內完成超過10跳的復雜問答,生成萬字以上的專業調研報告,極大提升了工作效率。盤古還推出了72B的Pro MoE大模型以及更輕量的7B級小模型盤古Embedding。
盤古Pro MoE模型在第三方跑分測試中的表現令人矚目。在最新發布的SuperCLUE榜單上,盤古Pro MoE在知識推理、工具調用、數學、對話、代碼、自然科學六大領域的跑分成績已接近甚至在某些領域超越了GPT、Gemini、Deepseek等頂尖模型。這標志著,基于全華為自研的AI服務器,同樣能夠訓練出世界級的大模型。
在算力方面,華為云發布了新一代昇騰AI云服務,其架構創新在于將384顆昇騰NPU和192顆鯤鵬CPU通過全新高速網絡MatrixLink全對等互聯,形成一臺超級“AI服務器”。這一創新架構極大提升了推理效率,單卡推理吞吐量躍升至2300 Tokens/s,與非超節點相比提升了近4倍。同時,超節點架構還能更好地支持混合多專家MoE大模型的推理,實現“一卡一專家”,極大提升了效率。
隨著AI基礎設施和模型能力逐步接近全球頂尖水平,華為的AI戰略路徑也日益清晰:基于華為云的AI底座,用鴻蒙為C端用戶帶來更佳的智能體驗,用盤古助力B端行業提升生產力。鴻蒙智能體框架(HMAF)的推出,標志著華為在構建端側智能生態上邁出了重要一步。這一框架不僅為開發者提供了豐富的開發工具和插件,還開放了小藝對話、小藝建議等標準意圖框架和核心語音識別AI能力,使得開發者能夠更輕松地開發出智能應用或智能體。
盤古大模型則在B端行業展現出了強大的賦能能力。從醫療、金融、政務、工業等領域到最新的智能駕駛和具身智能領域,盤古大模型正以其卓越的基礎能力推動各行各業的生產效率提升。例如,在鋼鐵行業,盤古預測大模型的應用使得出鐵溫度合格率穩定在90%以上,每噸鐵水可節省2公斤燃料;在氣象領域,盤古科學計算大模型被用于升級天氣預報模型,提升了預報精度。華為云還基于盤古大模型的多模態能力及思維能力,發布了CloudRobo具身智能平臺,加速具身智能的創新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