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證監會主席吳清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詳細解讀了《關于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工作的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并透露了多項旨在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發展的政策舉措。
根據《實施方案》的規劃,公募基金持有A股流通市值將在未來三年內實現每年至少10%的增長。大型國有保險公司被鼓勵從2025年起,將每年新增保費的30%投資于A股市場,預計這將為A股帶來每年數千億元的長期資金流入。吳清強調,這一舉措旨在通過提高中長期資金的投資比例,來增強市場的穩定性和投資價值。
吳清在發布會上表示,證監會已經針對公募基金行業存在的突出問題,形成了初步的改革方案。從2025年起,將進一步降低基金銷售費率,預計每年可為投資者節省約450億元的費用。同時,證監會還將強化對基金投資交易行為的引導和約束,糾正“高換手率”、“風格漂移”等過度投機行為,以維護市場的公平和秩序。
在談及公募基金行業的改革時,吳清指出,近年來部分權益類基金因股市波動而出現虧損,暴露出經營理念偏差、公司治理缺陷等問題。為此,證監會將推動基金公司完善治理結構和定位,全面加強長周期業績考核,健全激勵約束機制和薪酬管理制度,以防止“重規模、輕回報”的經營傾向。
吳清還透露,證監會將大力發展權益類基金,加大中低波動型產品創新力度,實施股票ETF產品的快速注冊機制,并引導基金公司提高權益類基金規模占比和長期業績。同時,證監會還將加強對基金公司的監管執法力度,嚴厲打擊各類違法違規行為,保護投資者的合法權益。
在資產端方面,吳清表示,證監會將著力提升上市公司質量和投資價值,把好市場入口關和出口關,提升資本市場制度的包容性和適應性。同時,證監會還將加強上市公司持續監管,完善公司治理和信息披露質量,多措并舉做強活躍并購重組市場。
在交易端方面,吳清透露,證監會將不斷豐富適合中長期投資的產品和工具供給,允許公募基金、商業保險資金等機構投資者更加積極參與上市公司定增等。同時,在參與新股申購、上市公司定增、舉牌認定標準等方面,給予保險資管、銀行理財與公募基金同等政策待遇。
在機構端方面,吳清強調,證監會將支持證券基金經營機構按照市場化原則開展并購重組,建設一流投資銀行和投資機構。同時,還將引導行業機構加大人力、研究、交易以及資本等資源投入,提升對中長期資金的服務能力。
在執法端方面,吳清表示,證監會將堅決維護市場“三公”秩序,快、準、狠打擊各類違法違規行為。同時,還將突出保護投資者特別是中小投資者的合法權益,完善對上市公司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的行為約束,推動健全特別代表人訴訟等制度機制。
對于外資參與A股市場的情況,吳清表示,截至去年底,已有866家QFII獲得投資資格,外資通過QFII、滬深股通共持有A股資產約3萬億元人民幣。他強調,證監會將堅持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改革方向,支持各類外資主體參與A股市場,資本市場對外開放的大門只會越開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