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公募基金界風云突變,ETF領域的明星基金經理張弘弢突然宣布大規模卸任,此舉引發了市場的廣泛關注。據悉,張弘弢于11月25日一次性卸任了華夏基金旗下的7只產品,其中包括華夏滬深300ETF和華夏上證50ETF這兩只規模超千億的寬基ETF。
此次卸任后,張弘弢的管理規模從先前的4555.89億元急劇縮減至僅8.34億元,這一變化無疑讓市場震驚。華夏基金發布的公告中,張弘弢的離任原因被簡單描述為“因工作需要”。
回顧過去,張弘弢曾是公募基金界的耀眼明星。在2020年四季度,市場上首批誕生了三位管理規模超千億的基金經理,他們分別是張坤、張清華和張弘弢,且都姓張,這在當時被市場戲稱為“三張”。然而,相較于張坤和張清華的廣泛知名度,張弘弢則顯得相對低調。
盡管如此,張弘弢在ETF領域的影響力卻不容小覷。他管理的華夏滬深300ETF和華夏上證50ETF,在滬深ETF產品總規模排名中分別位列第三和第四位。這兩只產品的規模之大,甚至讓“國家隊”中央匯金都持有了相當高的比例。
在張弘弢卸任之前,他長期占據非貨公募基金經理管理規模的首位,多次領先幅度超過500億元。他的管理規模在近年來不斷攀升,直至此次卸任前,已經達到了驚人的4561.44億元。在全市場數千位基金經理中,他的排名一度高居前十,僅次于管理貨幣基金的基金經理柳軍。
值得注意的是,在張弘弢卸任的兩只巨無霸ETF產品中,他此前都是與另一位基金經理共同管理的。此次卸任后,原共管基金經理趙宗庭和徐猛將分別繼續管理這兩只產品。由于ETF產品采用被動投資策略,因此市場普遍認為,這一變動對產品的運行影響不大。
目前,張弘弢仍在管理的產品僅剩一只ETF及其聯接基金,以及兩只股票型投顧產品。他的公募管理規模已經降至10億元以下,與昔日的輝煌相比,可謂是天壤之別。
對于張弘弢的未來去向,市場猜測紛紛。他是否會徹底卸任所有在管產品選擇跳槽?還是會像某些資深基金經理那樣退居幕后?亦或是有其他的打算?目前這些都還是未知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