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下半年的首場寒潮給全國多地帶來雨雪降溫和大風天氣,什么是寒潮天氣?寒潮是如何形成的?我們又該如何防范寒潮影響?
寒潮是一種大規模的強冷空氣活動過程,其主要特點是劇烈的降溫和大風,有時還伴有雨、雪、雨凇和霜凍。但并不是每一次冷空氣活動都是寒潮,根據《冷空氣等級》國家標準的規定,某地冷空氣過境后,氣溫24小時內下降達8 ℃,或48小時內下降達10 ℃,或72小時內下降達12 ℃,并且日最低氣溫在4 ℃以下,才可稱為一次寒潮天氣過程。
寒潮天氣一般發生在秋末到來年初春,最早開始于9月下旬,最晚結束于次年5月,以每年春季的3月和秋季10月、11月活動最為頻繁。
寒潮是怎么來的呢?我們知道,地球上不同緯度接收到的太陽輻射量是不同的。地處高緯的北極和西伯利亞地區獲得熱量非常少,在冬季,北冰洋地區的氣溫經常在-20℃以下。大量冷空氣在這些區域上空聚集,形成勢力強大的冷高壓氣團,在適合的大氣環流形勢下就會向南入侵,形成寒潮。
當寒潮來襲,除了及時添衣保暖,避免凍傷之外,還有幾點要特別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