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南安陽蔚藍的天空下,一項前所未有的創新正在上演:一架無人機利用5G-A通感一體技術,將急需的血液迅速送達,將原本需要40分鐘的陸路運輸時間大幅縮短至10分鐘。而在深圳大學的校園里,AI技術正悄然改變著日常運維,自動巡檢系統替代了人工,使得音視頻檢測效率提升了三倍。更令人稱奇的是,一款名為麻薯Mochi的AI萌寵,在溫馨的臥室里用它那軟糯的語言,為疲憊的主人帶去心靈上的慰藉。這些看似毫無關聯的創新應用,實則都源自同一家企業——中興通訊。
中興通訊,作為信息與通信技術解決方案的領軍者,正加速邁入AI時代。根據其發布的2025年上半年業績報告,公司在報告期內實現營收715.5億元,同比增長14.5%。其中,運營商、政企、消費者三大業務板塊分別貢獻了49.0%、26.9%、24.1%的營收份額,歸母凈利潤為50.6億元,扣非歸母凈利潤為41.0億元。
中興通訊此番業績的亮眼表現,與其戰略轉型密不可分。上半年,公司第二曲線業務營收實現了近100%的驚人增長。通過加速AI與ICT的融合,中興通訊已經建立起一條完整的AI產業鏈,涵蓋了從底層芯片、智算服務器、AiCube一體機等基礎設施,到情感陪伴機器人、工業質檢、電力調度、港口管理等多樣化應用,實現了AI產業的全面覆蓋。
隨著5G-A技術及6G的逐步商用,AI應用的落地將獲得更為強大的網絡支持。中興通訊在此領域正積極布局,從超節點芯片、低空經濟平臺,到超過20000家的合作伙伴和創新的“三位一體”生態模式,中興通訊正以“成為網絡連接和智能算力的領導者”為戰略愿景,攜手產業各方共同挖掘連接與算力帶來的巨大價值。
中興通訊的技術優勢在業績中得到了充分體現,其營收規模已經逼近國際通訊行業的龍頭企業,差距縮小至僅5%。這一成就的背后,是公司戰略轉型和業務結構優化的結果。過去,中興通訊高度依賴運營商網絡業務,而如今,公司已形成了運營商網絡、政企、消費者三大業務板塊均衡發展的健康格局。
在運營商網絡業務方面,盡管面臨國內5G投資下降的挑戰,但通過智算項目的拓展和5G-A技術的布局,營收降幅已持續收窄。政企業務則成為拉動整體增長的核心引擎,上半年收入達到192.5億元,同比暴增109.9%。消費者業務同樣表現出色,實現營收172.4億元,同比增長7.6%,全品類AI終端的布局為公司打開了新的增長空間。
中興通訊在研發方面的投入也堪稱大手筆。2025年上半年,公司研發費用達到126.6億元,占營收比例約18%,自2019年以來累計研發投入已近1300億元,強度位居A股千億公司前列。在專利儲備方面,中興通訊同樣表現出色,全球專利申請超過9.4萬件,累計授權超過5萬件,其中AI領域專利近5500件,芯片領域專利超5700件,累計授權超3700件,為公司的業務增長筑起了堅實的技術壁壘。
在AI領域,中興通訊的布局同樣全面而深入。公司以“All in AI,AI for All”為戰略主張,一方面與國內頭部互聯網和行業公司擴大合作規模,另一方面抓住中資企業出海及海外本地客戶建設數據中心、服務器等算力基礎設施的機遇。上半年,以算力、終端產品為代表的第二曲線業務營收同比增長近100%,占總營收比重超過35%,服務器及存儲營收同比增長超200%,其中AI服務器營收占比達到55%。
中興通訊通過構建從底層芯片到頂層應用的完整生態,顯著降低了AI的部署與使用門檻,將算力從稀缺資源轉化為可廣泛應用于各行各業的普惠服務。目前,中興微作為公司的芯片核心平臺,已圍繞“計算、數據、交換”形成自研AI芯片矩陣,并在硬件層面推出了AiCube智算一體機、576口800GE框式交換機等產品,為醫療、工業等實時性場景提供強大的算力支撐。
中興通訊的算力解決方案已深入18個垂直行業,打造了超過100個標桿項目。在醫療領域,公司與河北移動合作推出的腫瘤AI診斷系統,實現了分鐘級病理分析,準確率超過95%;在工業場景,南京濱江工廠通過智能排產大模型將排程周期從12小時壓縮至1.5小時,工藝文檔生成效率提升10倍;在政務治理中,助力江寧“一網統管”系統實現治理效能提升60%。
中興通訊還推出了星云大模型,并基于強大的模型能力,將AI技術覆蓋到消費終端、家庭場景與行業應用。毛絨AI寵物Mochi、努比亞游戲手機搭載的AI助手Demi、二合一云筆電與5G自由屏等創新產品,都是中興通訊在AI領域探索的結晶。在家庭場景中,中興通訊通過網絡、算力、智能屏與機器人的協同配合,構建了完整的“感知-計算-交互-執行”閉環,讓智能家居從概念走向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