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三十二屆北京國際廣播電影電視展覽會(BIRTV2025)上,中國廣電集團副總經理曾慶軍發表了主旨演講,深入探討了新型廣電網絡如何智聯未來,為媒體新業務提供堅實支撐。
曾慶軍詳細介紹了新型廣電網絡的演進戰略,即從“連接”到“聯結”,再到“智聯”。他強調,這一戰略以廣播技術為核心,通用技術為基石,同時融合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共同構建起支撐媒體新業態的智能化基礎設施。
新型廣電網絡的核心在于廣播技術與通用網絡的深度融合。曾慶軍指出,新型網絡不僅保留了廣播技術“點到多點、中心化傳輸”的優勢,還疊加了通用通信網絡的IP化、云化、智能化特性,以及AI、大模型、算力算法等新技術應用。通過干線光傳輸與CBNET骨干網,新型廣電網絡成功支撐了北京、廣東、深圳等衛視的4K超高清頻道落地,并建成了低時延OXC智慧光網絡與組播系統,進一步強化了連接能力。
在終端與移動端方面,曾慶軍介紹了一系列升級舉措。有線電視終端正朝著高清化、智能化、便捷化、融合化方向發展,推動4K/8K超高清發展,并推廣插入式微型機頂盒、家庭智能網關等新型設備。同時,三模遙控器集成了直播切換、語音控制等功能,整合了直播衛星、5G混合通信,以滿足偏遠地區的需求。在移動端,依托5G-A技術,新型廣電網絡正積極布局毫米波超高清實時制播、RedCap應急廣播終端等,進一步拓展媒體應用場景。
曾慶軍還強調了“文化聯結”與“智能服務”雙引擎的重要性。通過全國內容集成播控平臺,新型廣電網絡匯聚了總臺及新媒體機構的視聽資源,提供直播、點播、免費專區等服務。同時,深入踐行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建設國家文化大數據平臺,并依托廣電5G和有線網絡構建文化專網,賦能紅色黨建、文旅文博等服務平臺。新型廣電網絡還積極推動“文化出?!?,構建更具效力的國際傳播體系。
在賦能全產業鏈條方面,AI技術的應用成為關鍵。在生產端,AIGC技術被用于經典影片的批量修復升級,“重溫經典”頻道開播半年來累計觀看時長已突破10億小時。在傳播端,基于用戶習慣與地域需求的智能推薦算法實現了精準觸達。在生態端,“AI+沉浸式體驗”智慧服務正在逐步落地。
曾慶軍總結道,中國廣電將持續深化“有線+5G+衛星”協同,構建“廣播電視+通信+互聯網”綜合承載的智聯網絡。這一網絡將突出視聽特色,強化差異化優勢,為媒體新業態的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