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科技領域知名媒體lifehacker發布了一篇引人注目的文章,深入探討了微軟利用Muse AI模型打造的實驗性游戲項目——《雷神之錘 II》(Quake II)的AI版本。文章指出,盡管AI在游戲開發領域展現出巨大潛力,但當前技術尚處萌芽階段,開發者的角色依然無可替代。
微軟此次將1997年的經典射擊游戲《雷神之錘 II》重塑為AI實驗平臺,玩家需通過特定的“Copilot Gaming Experience”門戶進入這一新版本。游戲依舊保留了經典的第一人稱視角和基礎用戶界面,然而,操作上的延遲達到了1秒,且隨著玩家移動,游戲場景會出現輕微扭曲,影響了整體體驗。
lifehacker詳細描述了游戲中的一系列問題:敵人會毫無征兆地憑空出現,且缺乏合理的攻擊邏輯;玩家的角色即便生命值降至零,也不會死亡。據開發者透露,該版本采用了WHAM模型,旨在通過人類玩家的實時游玩數據生成游戲畫面,但實際效果卻如同“不斷瓦解的夢境”,令人困惑。
游戲的穩定性同樣令人堪憂。玩家在游戲中轉身可能會導致房間瞬間變為電梯,加載界面也時常卡死;敵人在平移過程中會“解體”消失;而玩家的健康值數字更是會隨機跳動,毫無規律可循。
盡管微軟在相關論文中對該技術的前景大加贊賞,但實測結果卻表明,AI目前僅能機械地拼湊游戲元素,缺乏連貫的敘事結構和挑戰目標。這一版本更像是一次技術演示,而非一個完整的游戲體驗。
lifehacker認為,在當前階段,AI更適合作為提升開發者效率的工具,而非取代人類的創意。文章強調,游戲開發者在短期內仍然扮演著無可替代的角色,他們的創意和對游戲機制的深刻理解是游戲成功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