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菜品牌小菜園近日成功登陸港交所主板,正式開啟其資本市場之旅。此次上市,小菜園的開盤價定為9.00港元,較發行價上漲5.88%,成交額迅速攀升至1315.6萬港元。據悉,小菜園此次全球發售約1.01億股股份,其中香港公開發售占比10%,國際發售占比90%,最終發售價為每股8.5港元,全球發售凈籌約7.95億港元。
在上市之前,小菜園曾與加華資本簽訂了對賭協議。作為小菜園唯一的外部投資方,加華資本在2022年和2023年累計向小菜園投資了5億元人民幣,IPO前持有小菜園7.01%的股份。根據對賭協議,如果小菜園無法上市或上市后的市值低于前投資者投資后估值的130%,小菜園將需要無償或按法律允許的最低價格向加華資本發行新股,或者對其進行現金補償。按照IPO后加華資本持股6.4%,發行市值100億港元計算,加華資本的持股價值為6.4億港元(約合6億元),相較于其5億元的投資總額,實現了1億元的“凈賺”。
然而,對賭協議也為小菜園的財務狀況帶來了不小的壓力。中國企業資本聯盟中國區首席經濟學家柏文喜指出,小菜園背負對賭協議無疑增加了其的財務風險。如果市值未能達到預期,可能會對公司的財務狀況造成重大影響,包括但不限于股權稀釋、資金流緊張和財務成本增加。
小菜園是一家起源于安徽的餐飲公司,旗下擁有“小菜園”“觀邸”“復興樓”及“菜手”等多個品牌,其中九成以上的收入來自“小菜園”品牌。根據招股書顯示,小菜園近年來門店數量持續增長,從2021年的379家增長至2024年11月28日的663家直營門店,覆蓋中國14個省份的146個城市或縣。小菜園計劃將此次IPO所募資金約40.0%或3.14億港元用于持續擴大門店網絡,預計到2026年底,將運營約1000家“小菜園”門店。
盡管門店數量持續增長,但小菜園的翻臺率和人均消費卻呈現出下滑趨勢。從翻臺率來看,2021年至2023年,小菜園門店翻臺率整體分別為3.3次、2.8次、3.2次,而今年前八個月的翻臺率為3.1次。截至2024年8月30日止四個月,小菜園堂食顧客人均消費額整體為59.5元,相較于2021年的66.1元,有明顯下滑。對此,未來食餐飲戰略規劃創始人余奕宏表示,小菜園為代表的60-80元的商場正餐正在遭受45-55元價格帶的小正餐挑戰和分割市場份額,商場普遍流量下滑,讓正餐品牌靠外賣來彌補,這對商場店原有模型的生存結構造成了破壞。
在品牌擴張方面,小菜園的子品牌發展并不如預期。除了主打品牌“小菜園”外,小菜園還推出了復興樓、觀邸、菜手等餐飲業態。然而,復興樓和觀邸兩大品牌發展并不順利,如今復興樓僅剩1家門店,觀邸也僅有1家門店。為了尋找新的增長點,小菜園在2023年推出了社區快餐品牌菜手食堂,菜品單價在8-30元左右,計劃在未來幾年內開設約200至400家社區餐飲門店。然而,據招股書披露,報告期內菜手門店數量僅為3家,且在今年5月和7月份分別關閉了兩家門店,小菜園解釋稱,該門店所在的商業區的客流量未達到預期。
盡管面臨諸多挑戰,小菜園仍在積極謀劃出海計劃。根據招股書披露,小菜園計劃于2025年、2026年分別在海外新市場(如中國香港及新加坡)開設1家、3家“小菜園”門店。余奕宏認為,菜手食堂是未來企業增長的關鍵,但還需要看模型迭代優化能力。他強調,中國餐飲企業普遍重視外延性增長,即新開門店數量,而忽略了門店內生性增長,即同店同比增長。一旦門店模型遭受結構性破壞或競爭力下降,就會帶來業績增長乏力。因此,他希望小菜園能夠重視主品牌的品牌力和模型力,為第二曲線的成長贏得時間。
小菜園還面臨著激烈的市場競爭和消費者口味變化等挑戰。為了在競爭中脫穎而出,小菜園需要不斷創新和升級產品和服務,提升品牌影響力和消費者忠誠度。同時,小菜園也需要加強財務管理和風險控制,確保公司的穩健發展。
展望未來,小菜園將繼續堅持直營模式,以品質和服務為核心競爭力,不斷拓展市場份額和品牌影響力。同時,小菜園也將積極探索新的增長點和商業模式創新,為消費者帶來更加優質的餐飲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