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萬噸南美三文魚從成都“游”向全國
前三季度從成都口岸入境數量僅次于上海浦東
來自南美洲的三文魚在成都進行加工后端上全國餐桌。受訪者供圖
11月4日,跨越半個地球,一大批三文魚智利供應商來到成都。他們的目的地是位于雙流的西部生鮮港。在這里,目前國內規模最大的三文魚智能加工廠開始試運行。
隨著首條成都至南美洲的全貨機直飛生鮮航線的開通,短短一年多時間,從寥寥無幾到上萬噸,從成都入境的智利三文魚正在急速上升。這正是吸引這批智利商人此次集中來成都的關鍵原因。
當下,內陸成都正在把“海生意”做得更嗨。成都海關的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在全國航空口岸中,從成都入境的南美洲三文魚規模排名第二,僅次于上海浦東。
供應量大了,價格自然就能被“打下來”。“智利三文魚的成本價比挪威三文魚便宜10%-15%,這也能體現在消費端上。”作為西部生鮮港的運營商,東航冷鏈物流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馬新龍告訴記者,隨著智利三文魚從成都口岸大批進入中國市場,“好吃嘴們”的“三文魚自由”愿望更加容易實現了。
進口數量激增
上萬噸南美洲三文魚“游”進成都
實際上,智利三文魚從去年開始才成為成都的“常客”。
2023年5月,從智利圣地亞哥直飛中國成都——首條南美至中國的全貨機直飛生鮮航線正式開航。飛行大約30小時至35小時,南美洲的生鮮產品就能直達成都口岸,并快速端上老百姓的餐桌。
憑借著這條全貨運航線,源源不斷的智利三文魚通過成都口岸“游”進中國市場。短短一年多時間,每周300噸,一個月1200噸,累計已突破了1萬噸的進口量。
“實際上,在整個中國市場,挪威三文魚依然占主流。智利三文魚是新產品,占比還不算高。”馬新龍告訴記者,南半球在地球的另一端,航線很長,之前由于沒有穩定的貨運航線,因此一直未能大規模進入中國市場。如今,得益于新航線,性價比更高的智利三文魚進口量正在急速增長。
根據成都海關今年前三季度的數據,南美洲三文魚的進口量飆升至全國第二。從全球的三文魚進口量來看,成都的表現依然不俗,僅次于浦東、廣州、深圳口岸,排名全國第四。
國內規模最大
新建智能加工廠日產能達25噸
有了“量”之后,西部生鮮港開始思考“高附加值”的問題。
在西部生鮮港試運行的三文魚智能加工廠,一條條三文魚整魚被快速地分揀、切割、打包……再快速轉運到全國的各大商超,送抵消費者手中。
“我們這套加工設備來自冰島,能減少50%的人力成本。”該智能工廠運營方——美顏遠洋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劉秋告訴記者,他們2020年在雙流也建了一個三文魚的加工廠,日產能僅4噸。現在的新工廠采用了更多的智能設備,日產能提升到了25噸。
馬新龍介紹,經過加工后的三文魚附加值更高,可將進口生鮮或初步加工完成的生鮮貨物快速分撥至國內各大城市或中轉運輸至日韓、東南亞等地。
增長64.4%
冰鮮水產品進口數據表現強勁
越來越多的優質進口冰鮮水產品正在進入成都,并流入全國市場。
數據最有說服力。成都海關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成都航空口岸實現進出口貨值4497.2億元,同比增長30.3%,進出口規模僅次于上海、北京航空口岸。其中,雙流區外貿進出口總值899億元,增長17.3%。在眾多品類中,冰鮮水產品的數據最亮眼,增長64.4%;機電產品增長16.7%。
馬新龍告訴記者,隨著進口種類的豐富,消費者就有了更多選擇權。相比挪威三文魚,智利三文魚的成本更低,價格優勢也能傳導到消費端。
為了讓冰鮮進口產品更快端上老百姓餐桌,成都海關也在不斷創新模式。今年,雙流空港口岸正式開通不出空側“國際、國內直接轉運”空空中轉業務。在“進口空側內轉”優化監管模式下,不僅節約了航空轉運操作時間3-5小時,企業還可更加靈活選擇后續航班進行轉運,提高運輸時效,降低貨損風險,降低企業成本。
華西都市報-記者 劉秋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