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算力領域,一場革命性的飛躍正在上演。8月23日,2025中國算力大會上,中國移動震撼發布算網大腦3.0,標志著中國算力網絡正式邁入“AI自主決策”的新紀元。
算網大腦3.0,這一創新成果,猶如算力網絡中的“超級指揮官”,其影響力不容小覷。它不僅擁有對海量資源的掌控力——能夠管理超過80EFLOPS的算力以及25萬個網絡鏈路,將這些分散的算力資源有效整合;更具備卓越的服務能力,將復雜的算力調度過程簡化,用戶只需提出需求,無需深入了解技術細節,即可獲得量身定制的解決方案。
這一轉變,使得算力調度從繁瑣的“流程化”操作,升級為了個性化的“私人定制”服務。算網大腦3.0的推出,正是從“自動化”向“智能化”跨越的關鍵一步。
為何稱算網大腦為“超級智能體”?其獨特的“1+N”兩層協同架構是關鍵所在。這一架構由一個指揮智能體和多個專家智能體組成,指揮智能體如同智慧的“大腦”,能夠深刻理解用戶意圖,并精準調度各個專家智能體協同工作。例如,當用戶提出“訓練大模型”的需求時,算網大腦能夠迅速拆解任務,各智能體各司其職,響應速度顯著提升。
在能力方面,算網大腦3.0同樣表現出色。它能夠全面管理超過80EFLOPS的多樣化算力資源,以及25萬個網絡鏈路資源,并網了多家智算中心、國家級超算中心和量算中心。在京津冀、長三角等算力節點,算網大腦也實現了落地應用,特別是在“長三角蕪湖集群”,打造了全國首個“四算合一”的國家樞紐算力調度平臺,展現了其強大的資源整合能力。
在生態構建上,算網大腦3.0同樣不遺余力。同步發布的OISA 2.0協議,攜手百度、之江實驗室等合作伙伴,支持1024張AI芯片互聯,時延縮短至數百納秒,為大模型訓練鋪設了“高速通道”,未來有望大幅降低訓練成本。
算網大腦的應用領域廣泛,已滲透到能源、政務、交通等多個行業。在智慧煤礦中,它實時分析開采數據,優化方案,提升了15%的效率;在政務領域,AI智能體能夠處理法規咨詢、公文寫作等工作,極大地方便了群眾辦事;算網大腦還推出了訓推一體、數據快遞等20多項通用服務,幫助企業降低成本,提升效率。
工信部數據顯示,我國智能算力已達788 EFLOPS,但未來AI大模型、智慧產業的發展仍需更大量的算力支持。算網大腦3.0的推出,正是為了解決這一難題,它將“散落的算力”轉化為“可用的智能”,一方面助力全國一體化算力網構建高效的“調度中樞”,另一方面降低了各行各業使用算力的門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