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物聯網技術的浪潮中,無源物聯網標簽以其獨特的優勢正逐步成為市場的新寵。這種電子識別裝置無需內置電池,僅需通過接收外部射頻能量即可供電并實現數據通信。其工作原理在于,當閱讀器發射射頻信號時,標簽內的感應元件會產生電流,從而為標簽提供工作所需的能量。通過反射調制技術,標簽能夠改變天線阻抗以完成數據編碼,并將存儲的信息發送給閱讀器。
無源物聯網標簽以其低成本、小巧的體積以及超長的使用壽命,在多個領域展現出了廣泛的應用潛力。其內存可重復擦寫超過十萬次,識讀距離可達十米以上,更支持同時讀寫多個標簽,每秒有效識讀數量超過五十個。在物流管理、智能停車場、生產線識別、零售庫存管理以及防偽系統等領域,無源物聯網標簽都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
近年來,無源物聯網標簽市場規模的增長勢頭尤為迅猛。據Global Info Research調研數據顯示,2024年全球無源物聯網標簽市場的收入約為8.33億美元,預計到2031年這一數字將攀升至15.26億美元,年復合增長率高達8.9%。這一增長趨勢無疑反映了無源物聯網標簽在市場上的巨大潛力和廣泛需求。
技術創新是推動無源物聯網標簽行業發展的重要動力。近期,蜂窩無源物聯網標準被正式納入3GPP R19版本,預計將于2026年落地實施。智匯芯聯在全球首次實現了無源標簽與5G基站的聯調,為無源物聯網標簽的商用進程按下了加速鍵。清華大學軟件學院的研究團隊也在遠距離無源通信與感知方面取得了顯著進展,單網關即可實現分米級別的定位精度。這些技術創新不僅拓展了無源物聯網標簽的應用場景,還進一步提升了其性能和可靠性。
在全球無源物聯網標簽市場中,競爭格局呈現出多元化的趨勢。Honeywell、Avery Dennison、Zebra Technologies以及Pepperl+Fuchs等國際知名企業占據了市場的主導地位。然而,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市場的持續擴大,越來越多的新興企業也開始涌入這一領域。例如,東莞市鷗思物聯科技有限公司作為國內RFID標簽生產的佼佼者,其年產量已達數十億片,并擁有多項專利和著作權。與此同時,中國移動等運營商也積極布局無源物聯網市場,通過聯合產業伙伴發布無源統一增強平臺等方式,進一步豐富了行業的競爭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