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行業的硝煙再起,但這一次的戰場并非傳統的價格戰或物流比拼,而是聚焦于人工智能(AI)技術的革新。近期,京東與美團在外賣領域的激烈對抗,被業內視為零售大戰的延續,雙方股價在爭斗中均出現下滑,分別下跌了22%和23%。然而,這背后的深層邏輯,是中國電商行業面臨增長瓶頸,轉而尋求通過AI技術實現突破。
中國電商行業的“內卷”現象,從“僅退款”政策的反復,到“百億補貼”的盛行,再到如今的外賣大戰,無不透露出行業對于新增長點的渴望。然而,真正的破局之道或許并不在于內部的激烈競爭,而是借鑒國際巨頭如Amazon在AI電商領域的探索。
Amazon憑借其購物聊天機器人Rufus等AI應用,正在引領一場購物模式的革命。Rufus不僅能提供個性化推薦,還能進行商品對比、評論梳理和價格監控,極大地提升了用戶的購物體驗。面對這樣的國際趨勢,中國電商玩家也開始意識到,AI與電商的結合將是顛覆傳統購物模式的關鍵。
百度,作為中國的AI技術先行者,在Create2025百度AI開發者大會上,推出了一系列基于MCP(Model Context Protocol)協議的AI服務,其中百度優選MCP Server尤為引人注目。這一服務整合了百度的電商知識圖譜、多模態AI技術,以及商品分析、內容理解與推理等能力,旨在幫助開發者快速打造AI購物應用。
MCP協議,作為AI大模型技術的重要應用形態,解決了智能體之間的協作問題,使得不同智能體能夠“對話、互聯、協作”,從而完成復雜任務。百度不僅構建了開放的MCP生態,還通過百度搜索上線了全網MCP Server發現平臺,為開發者提供了豐富的AI應用資源和分發機會。
百度優選MCP Server的推出,意味著開發者可以低成本、低門檻地快速構建媲美Amazon Rufus的AI購物體驗。這對于垂直電商平臺、線下商超的線上平臺、大型品牌的官方商城等不具備AI開發能力的玩家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福音。同時,它也為電商產業的網紅直播間、導購網站、自媒體博主等提供了全新的交互方式和購物體驗。
數據顯示,美國市場已有超過一半的消費者使用AI工具進行購物決策,且這一比例仍在快速增長。在中國,AI大模型應用的滲透速度同樣遠超預期,生成式人工智能產品的用戶規模已達數億。面對這樣的市場趨勢,電商行業必須積極擁抱AI,以實現業務的持續增長。
百度在AI電商領域的探索,不僅體現在MCP Server的推出上,還體現在其對于智能電商生態的構建上。百度提出的電商3.0公式,強調了AI應用將成為電商商家最大的增量系數。通過智能上品、智能客服、數字人直播等應用,百度已經幫助眾多商家實現了降本增效和GMV的顯著提升。
未來,隨著AI技術的不斷發展和普及,電商行業的競爭將越來越聚焦于AI技術的應用和創新。百度作為AI技術的領軍者,將繼續推動AI在電商領域的工業化大生產,為行業注入新的活力和增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