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場傳言沸沸揚揚,稱知名音頻分享平臺喜馬拉雅正與騰訊音樂集團就潛在的收購事宜進行秘密談判。然而,據知情人士透露,此次交易的估值相較于喜馬拉雅早前的預期已有大幅度縮水。
不僅如此,喜馬拉雅內部似乎也正經歷著一場人事大地震。據相關報道,自2023年底以來,該公司已在內容、技術等多個關鍵部門進行了大規模裁員。進入2024年,這一趨勢非但沒有減緩,反而愈演愈烈,公司內部實施了多輪“人員優化”,導致員工總數銳減,截至目前,僅剩約1500人堅守崗位。
面對這一連串的爆料,喜馬拉雅官方迅速作出回應,明確表示對于“出售”一事并不知情。同時,他們還透露了一個令人意外的數據:截至回應發布的前一日,即2025年4月24日,通過公司釘釘辦公系統查詢到的在職員工數量實際上超過了2300人,與之前的報道大相徑庭。
騰訊音樂方面對于這一收購傳聞則顯得相對淡定。公司發言人向媒體表示,類似的收購謠言并非首次出現,早在幾年前就曾有過類似的消息流傳于市面之上,因此他們對此類傳聞已習以為常。
回顧歷史,喜馬拉雅曾有過一段雄心勃勃的上市之路。據《中國企業家》雜志報道,早在2021年,喜馬拉雅就曾計劃赴美IPO,當時的估值高達約50億美元(按當前匯率計算,約合364.58億元人民幣)。然而,時過境遷,如今的潛在收購估值卻可能已降至10-15億美元之間,縮水幅度之大令人咋舌。騰訊音樂此前也曾涉足音頻領域,于2021年以27億元人民幣的價格收購了音頻平臺Lazy Audio。
盡管雙方均對收購傳聞持謹慎態度,但市場對此的關注度卻絲毫未減。投資者和業內人士紛紛猜測,這一潛在交易究竟能否成行,以及它將如何影響中國音頻市場的格局。
無論如何,喜馬拉雅和騰訊音樂的這一番糾葛,無疑再次將音頻市場的競爭推向了一個新的高潮。未來,誰將在這場激烈的較量中脫穎而出,讓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