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美貿易緊張局勢再度升級,雙方對彼此的商品加征了高額關稅。4月10日,美國宣布將對中國輸美商品的“對等關稅”稅率上調至125%,緊接著在4月11日,中國作出強硬回應,將對原產于美國的進口商品加征的關稅稅率從84%提升至125%。這一舉措標志著中美貿易實際上已進入了“硬脫鉤”階段,雙邊貿易幾乎停滯。
關稅大戰對中美企業均造成了重創,二級市場投資者也再度感受到了市場的劇烈波動。一位投資者分享了他的親身經歷,年初時他的賬戶本金從50萬迅速增長至170萬,但自4月以來,短短幾個交易日內總資產已大幅縮水至不足50萬。這種過山車式的經歷,讓不少投資者回想起2020年至2022年間中概股的慘痛記憶,那時中概股在多重不利因素下遭受重創,市值大幅蒸發。
此次關稅大戰的影響范圍更為廣泛,不僅中概股受到沖擊,美國企業也難以幸免。蘋果、特斯拉、英偉達等科技巨頭均面臨股價大幅下跌的困境。投資者對“VUCA”投資環境缺乏信心,對市場動態反應過度,惶恐不安。
盡管如此,仍有一些股票表現出堅挺態勢。新消費概念股和自主自強的硬核科技股成為市場的亮點。這些股票中,一些涉及內需消費屬性的企業以及具備自主科技實力的企業,展現出了較強的抗風險能力。
對于涉及跨境貿易的電商公司而言,形勢尤為嚴峻。阿里等電商巨頭雖然海外業務占比不高,但市場情緒對股價的影響遠超實際業務損失。然而,危中有機,外貿承壓也催生了內需市場的機遇。阿里旗下的盒馬等平臺迅速行動,為中國外貿企業提供入駐通道和多方面支持,助力其開拓國內市場。
京東也推出了2000億出口轉內銷扶持計劃,旨在幫助外貿企業快速適應國內市場。中國供應鏈的競爭力并未因短期關稅大戰而削弱,外貿企業仍在積極尋求友好市場和新興市場的機會。
在第137屆廣交會前夕,螞蟻國際旗下的萬里匯推出了“護航計劃”,為跨境電商賣家提供一站式跨境貿易金融服務。該計劃通過數字化技術提升中小企業跨境貿易的全鏈路營運能力,據數據顯示,可幫助跨境商家資金流轉效率提升達30%。
在萬里匯跨境貿易護航計劃發布會上,一件由AIGC快速生成并智能設備生產的“不要關稅”T恤成為了亮點。這件T恤不僅展示了中國強大的供應鏈實力,也回應了外貿企業何去何從的問題。中國制造的難以替代性,在一頂小小的帽子上得到了體現,就連特朗普常戴的“MAGA小紅帽”也是中國制造。
經過多年的數字化和智能化改造,中國制造已升級為中國智造。中國供應鏈的優勢不僅在于勞動力密集形成的“物美價廉”,更在于AI驅動的高效、數字技術加持的柔性、多年沉淀的韌性以及對周邊區域的輻射與吸納能力。這些構成了中國制造出海的底氣,也是經濟的壓艙石。
在電商行業,作為實體產業的末端,電商平臺在新的貿易環境下可以發揮渠道優勢,助力企業出海和刺激內需。阿里、京東等平臺已展開系列行動,發揮關鍵作用并獲得新的價值。
盡管當前貿易環境惡劣,但中國企業和投資者仍在積極應對。通過辦好自己的事情,我們有能力抵御任何外部訛詐和勒索。對于投資者而言,在不確定性的環境中,保持冷靜和理性至關重要。希望未來市場環境能夠逐步改善,為投資者創造更有序、更正常的投資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