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汽車行業的一份深度分析報告引起了廣泛關注。這份報告由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基于2024年多家知名車企的年度財報整理而成,揭示了車企盈利狀況的多面性。
報告指出,盡管整體而言,車企們的毛利率展現出了良好的態勢,但各車企間的盈利分化卻日益顯著。這一現象背后的原因復雜多樣,包括研發投入、稅收策略以及其他多項經營成本的不同。
凈利潤作為衡量企業盈利能力的關鍵指標,在2024年展現出了戲劇性的變化。比亞迪、小米、吉利和長城等企業,在這一年里實現了凈利潤的飛躍式增長,猶如行業中的璀璨明星。
比亞迪無疑是其中的佼佼者,依托新能源汽車市場的蓬勃發展,其凈利潤從2019年的21億元飆升至2024年的416億元,增幅接近20倍,這一成績無疑令人矚目。
同樣值得一提的還有賽力斯,這家企業在2024年實現了從虧損42億到盈利47億的華麗轉身,盈利狀況改善之顯著,反差之大,達到了89億元。
然而,并非所有車企都迎來了豐收的年份。廣汽集團和江淮集團在2024年的財報中,新增了虧損的記錄,這無疑為行業內的盈利分化現象增添了又一例證。
比亞迪與賽力斯的成功,與廣汽、江淮的困境形成了鮮明對比,凸顯了當前汽車行業的復雜性與挑戰性。車企們如何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保持盈利能力,成為了一個亟待解答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