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國一項旨在遏制塔克拉瑪干沙漠擴張的重大生態工程——“鎖邊”工程,即將迎來重要里程碑。該工程預計在本月底實現全線“合龍”,標志著我國在防治荒漠化、保護生態環境方面取得了顯著進展。
作為世界第二大流動沙漠,塔克拉瑪干沙漠的邊緣總長度超過3000公里,對我國周邊地區的生態環境和居民生活構成了嚴重威脅。我國作為受荒漠化影響最為嚴重的國家之一,荒漠化土地面積高達257萬平方公里,占國土面積的近四分之一,沙化土地面積也達到了168萬平方公里。
為了應對這一挑戰,我國采取了多種創新手段進行治理。在塔克拉瑪干沙漠的南緣,一項全面的“鎖邊”工程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這項工程通過生物治沙、工程固沙以及光伏治沙等多種方式,對沙漠邊緣的空白區域進行了有效治理,旨在形成一條綠色阻沙防護帶。
據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底,塔克拉瑪干沙漠周邊已經形成了長達2761公里的綠色阻沙防護帶。然而,仍有285公里的空白區域需要治理。目前,這一區域的治理工作已經取得了顯著進展,完成了269公里的“鎖邊”任務,完成率高達94.38%。預計在11月底,剩余的空白區域也將被全部治理完畢,實現全線“合龍”。
這一工程的實施,不僅對于阻擋風沙侵襲、保護周邊地區的交通要道和城市安全具有重要意義,更為我國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堅實的生態屏障。通過這一工程的成功實施,我國再次展示了在生態環境保護和荒漠化治理方面的決心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