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語
清晨的第一縷陽光,溫柔灑在窗前,照亮新的一天,那是希望的味道。街頭巷尾的小吃攤,每一口都是滿滿的煙火氣。
平凡人的曲折,風云榜的勵志,前行路的責任、后來者的堅韌,如暖流似清溪,淌過心間留下傳說。挫折與困難只是插曲,美好瞬間就像繁星,點綴人生夜空。讓我們明白,人間值得。攜手走一遭,去愛、去經歷、去感受。
[ 人間值得 · 系列漫畫 ] 描繪每一個平凡的你我他。
1
1965年出生的余莉今年59歲,語速極快、表情豐富的她感覺比實際年齡年輕不少。
2
余莉的生親曾在化工設計院主管人事工作,母親是名小學教師,在那個年代余莉也算出生知識分子家庭了。也許是受家庭的影響,余莉從小就養成了愛學習、肯專研、不屈不撓的品質,這種天然的內核驅動力也終將伴隨其一生。
3
余莉在張家巷小學、成都八中、成都六中完成了她的小學、初中、高中的學習。沒能考上大學的她工作了還不放棄學習,期間上了電大,取得了大專文憑。
4
1976年唐山大地震,這一年余莉的生父不幸因病離世。也是這一年,后來成為余莉繼父的一個男子,他的妻兒在唐山大地震中遇難,這一年余莉11歲,小學還未畢業。
5
1979年,余莉的母親與繼父重新組建的家庭,這個重組家庭關系續成了17年,這17年,繼父與母親沒再要小孩,繼父則把全部的父愛用在了余莉兩兄妹身上,讓余莉倍感溫暖。
6
1984年,高中畢業的余莉進入西南建筑設計院學習建筑制圖,本以為可以進入設計院工作的余莉因故沒能留下,只能回到華西建筑集團旗下的印刷廠工作。
7
兩年后,余莉調到華西集團話務局工作,這一干就是13年,直到話務局撤銷。
8
話務局的工作就是轉接集團內部的電話,很簡單,也很輕松。也正在這段時間,讓余莉學會了編制毛線的絕活,成了她后來謀生的一門手藝。
9
而學會這門手藝的過程實屬偶然。同在話務局工作的姐們們都喜歡臭美,在那個流行外穿毛線衣的年代,經常是某一位同事穿件好看的毛線衣上班,其他同事就會跟風去買。
10
為了凸顯自己的不同,愛美的余莉決定買書籍自己學織毛衣,自己搭配花色。
11
余莉很快就把買來的毛衣拆成毛線后進行了重新編織,但第一件織出來后余莉并不滿意,她于是連夜拆除,重新思考、重新加工。第二件毛衣很快完成,自己滿意同時也博得了朋友們的嘖嘖稱贊。
12
有了這一次改造毛衣的成功,余莉織毛衣的熱情高漲,可以說工作時除了轉接電話,她的雙手都忙在了編織毛衣上。織得多了,水平也高了,開始有同事、領導找來幫忙織毛衣。
13
1991年,余莉下血本買了臺毛衣編織機,開始利用空余時間接一些織毛衣的零散活路,掙點錢補貼家用。
14
期間最大一筆收入是給練舞蹈的孩子們編織練功服。余莉的女兒從小喜歡跳舞,她便經常給女兒編織一些方便練功的毛線服飾,因為這些自制服飾實用又好看,慢慢博得了老師和同學的青睞,紛紛要求定制。余莉后來用三個月業余時間給小朋友編織了一百多條練功毛線褲,掙得了一筆不錯的兼職收入。
15
1999年,隨著移動電話開始進入普通人的生活,余莉所在的集團話務局便逐漸沒有了轉接電話的業務,這一年,話務局關閉,34歲余莉下崗。
16
下崗后的余莉沒有抱怨,沒有躺平,而是積極主動地去打工,擺攤,空閑時則承接一些老主顧的織毛衣活。
17
2005年,一次在與鄰居閑談中余莉得知社區對下崗職工有一個再就業扶持項目,只要條件合適,加上短期培訓后就能得到一萬元扶持資金。
18
余莉喜出望外,馬上報名,積極學習,很快就成為了扶持對象,得到了這筆可觀的扶持資金。
19
雷厲風行的余莉馬上就到家菜市場邊租下8平米的鋪面,購來不同花色的毛線、搬來家中的編織機,開始承接編織毛衣和銷售毛線的業務。
20
余莉的毛線店2005年8月19日開業,開業第一天就有一百多元的收入。這一百多元讓余莉對再就業信心大增。
21
在編織毛衣的同時,她開始學習制作毛線工藝品,拖鞋、手套、十二生肖、吉祥福字都特別好賣。由于毛線工藝品越做越多,余莉之后又租下一間相鄰鋪面經營。
22
每天有忙不完的活,做不完的訂單,最忙的一個月一個人照看兩個鋪面還要完成七件毛衣的編織工作,這個月掙了六千多元,把余莉高興壞了,也累慘了……
23
成都毛衣編織活很有季節性,秋冬季生意好、春夏季生意差。余莉做久了也明白了其中的門道,開始思考在淡季做點別的事情。
24
2009年,44歲的余莉開始花錢學起了美容,并在2013年與朋友合伙在金沙開了家美容院。美容院一開就是4年,直到2016年才把工作重心重回毛衣編織店里。退出美容院是因為需要毛線編織的老主顧越積越多,訂單越來越多,兩邊兼顧實在是分身乏術。
25
另外的原因則是余莉的母親在2014年開始出現了老年癡呆的癥狀,丟三落四的情況時有發生,也開始需要她花時間照顧母親了……
26
2021年,菜市場啟動老舊院落改造,余莉的小鋪面被拆除,折騰了16年的毛線店畫上句號。
27
毛線店的關閉讓余莉心有不甘,但好像冥冥之中又給她安排好了以后的生活——照顧母親。
28
患老年癡呆的母親從2022開始病情加劇,開始出現家里離不了人的狀況。母親每天起床時間很沒有規律,有時8點醒、有時11點醒,起床后余莉就要給母親做飯,飯后的母親,不是坐在陽臺上發呆就是在家里到處翻東西。
29
母親偶爾還要扳煤氣爐開關和擰水龍頭開關,這兩種偶然行為都出現過煤氣泄露和水漫金山的情形。
30
半夜時分,母親還經常起床把冰箱的雞蛋敲碎在各種器皿里、丟在垃圾兜里。為此,余莉只好把睡覺的地方從臥室搬到了客廳的沙發上,隨時掌握母親的行動軌跡。
31
母親曾經也是小學的高級教師,教書育人一輩子,出現下這種情形她也是身不由己,無法自我控制。她目前只對余莉還有印象,還知道她是女兒、能聽進去她的只言片語,其他人都不認識了……
32
如今,余莉因為要天天照看母親,與老公在同一個城市里分居兩地。
33
幸好,余莉有忙不完的毛線編織訂單,在陪母親的時間不會覺得無聊。余莉還是所在院落的積極分子,對院落的日常管理維護忙上忙下,盡心盡力。只是這些事情都得在母親午后睡覺時才能放心參與、外出奔走。
34
一直對余莉視如己出的繼父在1996年7月28日凌晨4點去世,這一天恰好是唐山地震20周年,這個死亡時間比當年地震發生的3時42分推后了18分鐘,這個時間會不會就是繼父妻兒在唐山大地震中死亡的時間呢?我們不得而知。
35
生活就是這樣,很多事情都說不清道不明,唯有活好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