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微軟通過電子郵件向廣大Windows 10用戶發布了一則重要通知,宣布該系統將于2025年10月14日全面停止技術支持。這一消息引發了廣泛關注,因為根據StatCounter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全球范圍內仍有58.7%的PC設備正在運行Windows 10。
在微軟的通知中,明確指出這些在截止日期后仍使用Windows 10的設備將不再接收到任何安全更新,這無疑給廣大用戶敲響了警鐘。更令人擔憂的是,由于Windows 11對硬件提出了更為嚴格的要求,包括TPM 2.0芯片等,約80%的現有Windows 10設備并不滿足直接升級的條件。
面對這一困境,微軟在官方郵件中為用戶提供了兩種解決方案:一是參與“以舊換新”計劃,購置兼容Windows 11的新設備;二是選擇舊設備回收服務。然而,盡管在技術支持終止后,Windows 10設備仍可繼續使用,但由于缺乏必要的安全補丁,這些設備將長期暴露在網絡安全威脅之下,增加了數據泄露和系統被攻擊的風險。
微軟的這一“強制升級”策略在業界引發了廣泛爭議。作為微軟歷史上最為成功的操作系統之一,Windows 10曾在全球范圍內擁有超過13億臺的裝機量,其長達九年的生命周期中不僅引入了諸如WSL Linux子系統、跨設備協作工具等創新功能,還通過“Windows即服務”(WaaS)模式樹立了操作系統持續更新的新標桿。
然而,當Windows 11于2021年發布時,微軟首次設置了硬性硬件門檻,導致大量仍在服役期的Windows 10設備被排除在升級范圍之外。這一決策使得Windows 11的市場份額增長緩慢,即使已發布近三年,其當前市場份額也僅為38.13%,遠低于Windows 10曾經的統治地位。
在這種市場格局下,微軟終止Windows 10技術支持的決定顯得尤為緊迫。業內人士指出,雖然這一舉措可能會刺激PC市場的換機需求,但對于教育機構和企業用戶而言,遷移成本將顯著增加。許多批評聲音認為,微軟的這一政策忽視了電子設備的可持續價值,因為許多被淘汰的Windows 10設備實際上仍具備五年以上的正常使用周期。
面對即將到來的技術支持終止,廣大Windows 10用戶無疑面臨著艱難的選擇。是繼續冒險使用缺乏安全更新的舊系統,還是投入資金購置新設備以滿足升級條件?這一問題的答案,或許將決定未來一段時間內PC市場的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