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資本界風云突變的焦點之一,落在了曾以“地產+金融”雙輪驅動戰略聞名的財信系身上。這家起源于1992年的多元化產業及投資集團,如今正面臨前所未有的生存挑戰。
據多方信息顯示,華澳國際信托有限公司、重慶財信企業集團有限公司(財信集團)及其地產子公司重慶財信房地產開發集團有限公司,近期均被法院列為被執行人,執行標的均為2900萬元。這一系列事件不僅揭示了財信系內部地產與金融板塊的緊密聯系,也預示著其資金鏈問題的嚴峻性。
實際上,財信集團的困境早已顯露端倪。自2024年以來,該集團頻繁遭遇被列為被執行人、股權被凍結、限制高消費等多重風險事件。企查查數據顯示,僅2024年,財信集團就有23條被執行人信息,被執行總金額高達54.33億元。同時,其實際控制人盧生舉也多次被列為被執行人,涉及金額巨大。
面對日益嚴峻的資金危機,財信集團于2024年10月宣布向重慶市第五中級人民法院申請預重整,但隨后在2025年1月撤回了預重整申請,轉而正式提交破產重整申請。2月24日,法院正式受理了這一申請,并認定財信集團及其地產子公司具有破產申請主體資格,以及重整價值和可行性。
財信集團的破產重整,無疑對其廣泛布局的金融板塊產生了深遠影響。過去,財信集團通過控股或參股等方式,構建了涵蓋銀行、保險、基金、信托等在內的金融產業體系。然而,隨著集團資金鏈的斷裂,這些金融機構也頻頻受到牽連。例如,華澳信托近年來業績大幅下滑,不良率激增,與財信集團的財務困境不無關系。
更為具體的是,華澳信托與財信集團的訴訟案件也時有發生。在某起債權轉讓合同糾紛中,華澳信托因財信集團的融資交易而參與交易并簽署合同,最終卻陷入法律糾紛。財信集團所持恒大人壽、江北恒豐村鎮銀行等金融機構的股權也被相繼凍結,進一步加劇了其金融板塊的動蕩。
在財信集團的破產重整進程中,其未來走向備受關注。盡管財信集團對旗下金融板塊的未來規劃布局未做過多說明,但市場普遍認為,其金融板塊或將面臨重大調整。同時,財信地產、財信集團的重整是否成功尚存在不確定性,后續重整實施不排除會涉及其公司控制權變動。
值得注意的是,財信集團的困境并非個例。在房地產市場動蕩、金融環境復雜多變的背景下,許多地產企業都面臨著資金壓力和生存挑戰。財信系的案例再次提醒業界,要時刻保持警惕,加強風險防控,以應對可能出現的各種風險。
對于財信集團而言,破產重整既是挑戰也是機遇。如何在這一關鍵時刻找到突破口,實現企業的轉型升級和可持續發展,將是其未來必須面對的重要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