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位于西安市曲江漢華城京東MALL負一層的成山農場2.0版本盛大開業,開業首日,營業面積僅1700平米的門店銷售突破100萬元,來客數超過6000多人,客單價達到了驚人的150元。
回想2017年,剛剛進入西安的成山農場1.0版本,就以其農貿市場升級版的獨特IP,引爆西安市場,一時被媒體稱為“西安最美農貿市場”,成為眾多生鮮超市競相模仿的對象,那么2.0版本又有哪些進化和變革呢?開業前,受成山農場董事長劉帥偉的邀請,《零售圈》對其進行深度采,并在交流和探店中發現了以下9個變化。
一、商品結構重構,符合社區賣場的銷售場景
據劉總向《零售圈》介紹,本次開店,細研了社區銷售場景,與同等面積成山農場門店食品和百貨的經營單品數對比,單品數降低了接近30%,主要增加了商品的寬度,壓縮了商品的深度,在壓縮食品和百貨商品單品數量的同時,結合社區商業對生鮮商品多層次的需求,大力開發加工類商品,生鮮單品數達到了1000多支,也使生鮮食品單品總數達到了門店單品數量的90%,個人護理、清潔用品、家用百貨等的非食品類的單品總數,只占10%,這種單品配比,也是應對新的銷售趨勢做出的積極轉變。
二、休閑散稱商品減品不減類,品佳價不高。
散裝商品是近期最敏感的類別,各大零食品牌將價格砸到地板,并且門店面積越來越大,大量白牌商品摻雜其中,成山農場新店中只有短短的兩個貨柜的散裝休閑食品的陳列,單品數目測也就200多支,但是全部為一線品牌中的暢銷口味,價格比肩零食店,用較少的單品不僅達到了和零食店的價格零差,并且以一線品牌的暢銷品樹立了良好的品類形象。
三、全自營加工品類環繞賣場,多個磁石點引導顧客最大范圍涉及最多分類。
本次新店最大的變化是加工類食品的全自營,從烘焙到輕食,從面點到鹵味,不僅加工品類全自營在西安生鮮社區超市中開啟了先河,并將簡餐、營養減脂餐、日料、煎炸等餐飲類目中的輕餐飲統一歸為輕食類,既滿足了上班一族快捷就餐的需求,也滿足了周邊以家庭小型化為主的新西安人簡約營養的餐食需求。
在品類落位時,也將生鮮大類落底環繞,利用多個加工及生鮮磁石點引導顧客在選購生鮮商品時,能最大范圍的涉及到與生鮮強關聯的其它商品,此布局匠心獨具,分類銜接順暢絲滑,可為用心良苦。
四、蔬菜水果銷售單品多包裝而少散稱。
蔬菜水果銷售的單品,大部分以簡包裝銷售方式呈現在顧客面前,在與劉溝通中得知“蔬果經過簡單包裝后,可以減少顧客在挑選過程中的直接接觸,更安全、更健康,同時也能更好保持蔬果的賣相”零售圈在深度了解中獲悉,成山農場的簡包裝蔬果,在集采點根據客群家庭人數需求習慣為參考,完成包裝后運抵門店,今后將繼續深化生鮮商品的簡裝銷售,力爭做到成山農場提標準,供應鏈按標準分裝供貨直達門店。
《零售圈》認為,此舉不僅為顧客提供了更符合小家庭購買的商品,同時,在規范門店經營、提高整體運營效率的同時,將著力解決困擾超市經營者的農產品到標品轉化的問題。
與此同時雞蛋和干貨不再提供散稱商品,但是,散稱的蔬果、雜糧依然在售賣,說明成山農場在教育消費者的同時,也非常尊重部分顧客的購買習慣,這才是將顧客需求擺在了首位。
五、關東煮、烤腸進賣場,獲取年輕客群流量。
將只能在便利店見到的,且深得年輕客戶群體認可和喜愛的速食品類引入賣場,表現了對年輕客戶的重視和友好,同時也將這類流量引入賣場的其它品類。
六、學習“胖東來”,提升購物體驗,增加服務項目。
新店未設置強制動線,所有主通道均可直達收銀臺,提升了顧客的購物體驗和便捷結算,賣場內各種提示牌隨處可見,既有品質承諾的標牌,也有對顧客服務的溫馨提示牌,收銀臺外也增加了洗手池、冰柜等服務設施,提升了對顧客的服務品質。
七、11支單品的中分類,減量不減配,極致不不極端。
在我們日常經營中非常熟悉的香皂和肥皂分類,僅保留了11支單品,既有進口的精油香皂,也有顧客認知度高的舒膚佳香皂,還有傳統的上海藥皂,既有國際一線品牌的大公雞肥皂,也有顧客喜愛的雕牌洗衣皂,11支單品功能性清晰,價格帶覆蓋范圍廣,針對的客戶群體明顯。這種配置充分體現了結構類商品的減量不減配、極致不極端的商品選擇邏輯,是近期看到商品配置中的佳作。
八、整體裝修清新明快,營造了松弛感滿滿的購物環境。
整體裝修格調采用了淺色系搭配,結合木紋色的鋼木貨架,整體門店呈現出自然舒適、清新明快的氛圍,不僅符合年輕顧客群體的審美,也為家庭客群營造了滿滿的松弛感。
九、改變結算周期,向“硬折扣”靠攏。
《零售圈》獲悉,本次新開門店,所有供應商均采用現結或10天短賬期結算,嚴格篩選供應商及外采代辦,實現了商品品質全盤把控和商品自由篩選,徹底摒棄了賣貨架的模式而是深研商品,以“硬折扣”的理念經營商品,為顧客提供質優價平的商品。
開業首日即大賣,銷售突破100萬只是大家看到的靚麗風景,但這背后凝聚著經營者和運營團隊對市場的深刻認識,對顧客的悉心研究,對行業趨勢的精準把控,相信長期堅持,必將碩果累累。《零售圈》透過現象看本質,與大家共同關注行業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