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世榮 李志西 賴麗羽 記者 羅石芊 圖片據西昌市融媒體中心
初冬時節,寒意漸濃,四川涼山州西昌市的街頭巷尾依然綠意盎然。主次干道干凈整潔,交通秩序井然,小區環境煥然一新……目之所及皆是美好,人們的幸福感也在城市蝶變中氤氳開來。
近年來,西昌統籌推進文明培育、文明實踐,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質不斷提升,更好地滿足了人民群眾高品質生活需要,為扎實推進西昌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澎湃的精神力量。
西昌市一隅
志愿服務 擦亮西昌文明底色
冬月將至,童夢心辰的閱讀推廣志愿者正帶著小朋友們通過故事、圖片了解節氣習俗。
像這樣的志愿服務活動每周都會定期舉行。童夢心辰固定開展傳統文化的宣傳推廣服務,舉辦了家門口的非遺課堂、二十四節氣習俗講解等各類閱讀活動,通過形式多樣的互動環節,為小朋友打造了自主、互動、開放性的閱讀情境和服務,讓他們沉浸式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得到家長的一致好評。
截至目前,童夢心辰志愿服務團隊已成功舉辦各類固定閱讀推廣活動逾239次,惠及參與者超過6720人次。同時,開展家庭教育宣講12場2100余人,培訓指導學校老師80余人,真真切切讓閱讀推廣志愿服務走進群眾、服務群眾。
“干什么去?”“到社區參加文明實踐活動!”西昌將每周五設為“大掃除日”,廣大干部群眾主動到街頭巷尾、包保社區積極參與清潔家園等文明實踐志愿服務活動,共同為打造整潔美麗家園而努力,成為了城市中一道絢麗的文明風景線。
周五大掃除
目前,西昌市共有1個志愿服務總隊,25個志愿服務支隊,174個志愿服務大隊,1440個志愿服務小隊。全市共組建各級各類志愿服務隊已超過1740個,登記注冊志愿者人數超過14.16萬人,占全市常住人口總數比例超過13%。
以文化人 以文潤城
當前,西昌聚焦“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目標,形成了城市形象轉變、民生福祉改善、群眾素養提升、發展動能集聚的新格局。
近年來,西昌立足群眾精神文化需求,堅持以文化人、以文潤城,不斷以文化的力量厚植精神文明的沃土。
在月亮湖畔,西昌市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靜靜矗立,作為打通宣傳群眾、教育群眾、關心群眾、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的重要載體,該中心緊緊圍繞中央學習實踐科學理論、宣傳宣講黨的政策、培育踐行主流價值、豐富活躍文化生活、持續深入移風易俗五大任務開展實踐活動。
自2023年以來,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在每個周末都會常態化開展相應的主題活動,實現“大門常開、群眾常來、服務常在”。通過一場場活動,不斷弘揚和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讓文明實踐效應不斷擴大,有效推動全市精神文明建設工作深入開展。
口袋公園
而除了市級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西昌市還建起了25個鄉鎮(街道)新時代文明實踐所,174個村(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1440個新時代文明實踐網格,覆蓋每一個鄉鎮(街道)、村(社區)。
15分鐘文化生活圈 “近”享多彩幸福生活
打造“15分鐘生活圈”,即在市民慢行15分鐘可達的空間范圍內,不斷完善教育、文化、醫療、購物等基本服務功能。
西昌市圖書館,是一座集文化、教育、休閑等功能于一體的國家一級圖書館,共有藏書近25萬冊,設視障閱覽室、古籍文獻室、讀者自修室等,館內開設8個免費開放服務窗口,共有閱覽座椅500個,每周服務時間超70小時,全館所有設施365天免費對外開放。
市民余女士已經退休,有空她就會到圖書館來轉一下,她說:“圖書館書多,環境又好,西昌有這么大規模的圖書館,在這里生活感覺很幸福。”
將“家門口”的文化陣地提檔升級,讓新型公共文化空間成為新地標。近年來,西昌市積極建設“口袋公園”,既拓展了市民的公共活動場所,美化了城市空間,還體現著城市風貌和文化。這些“口袋公園”雖規模不大,但“五臟俱全”,巧妙地融合了綠植花卉、休閑步道等多種元素。
西昌市醫療建設不斷完善
遍及城鄉的公交路線正繪制百姓幸福“出行圖”。為增進民生福祉為根本目標,西昌努力貫徹落實“公交優先、百姓優先”理念,推行城鄉公交一體化發展,切實為群眾提供高效便捷的公共交通服務,城鄉居民乘坐公交車時間更短了、換乘更方便了、體驗更舒適了。
家門口的菜市場讓生活充滿熱鬧溫暖的“煙火氣”。南壇農貿市場、廣平市場、九重天農貿市場、黃家巷農貿市場……各超市、便民市場遍布在西昌各城區內。天未亮,在西昌的各大小菜市場就迎來了小販們的叫賣聲。
“小菜籃”里盛滿“大民生”。近年來,西昌市進一步規范農貿市場管理,完善農貿市場軟硬件設施,為居民和經營戶提供更加干凈、舒適的購物經營環境,讓居民的“菜籃子”拎出滿滿的幸福感。
構建健康醫療服務圈讓市民就醫更便捷。近年來,西昌市不斷深化基層醫療服務水平,不斷引入先進技術和設備,加強醫療隊伍建設,提升醫護人員的專業素養和服務意識,使得優質醫療資源得以向基層下沉,讓廣大群眾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便捷、高效、安心的醫療服務。
井然有序 城市文明蔚然成風
隨著精神文明建設的持續推進,西昌街頭呈現出一派文明有序的新景象。如今,文明的交通新秩序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線。走在城市的大街小巷,交通信號燈有序閃爍,行人自覺遵守交通規則。 “現在大家都很自覺,文明出行已經成為一種習慣。這樣不僅自己安全,也讓整個城市更加有序。”市民感嘆道。
道路上,車輛行駛也是井然有序。機動車駕駛員們嚴格遵守交通法規,主動禮讓行人。在斑馬線前,汽車緩緩停下,等待行人通過,這一小小的舉動傳遞著溫暖與文明。
多措并舉,推動志愿服務新風尚。一直以來,西昌市志愿者積極參與“文明交通引導”志愿服務,站崗助力交通安全;實施“門前五包”責任制,商戶自治共管美化市容;舉辦“垃圾分類活動日”,居民參與共建宜居環境;社區網格積極開展宣傳,倡導文明養犬新風……一系列活動顯著提升了市民文明素質與城市管理水平,共同繪就城市文明新畫卷。
小餐桌大文明 引領新“食”尚
走進西昌市大型酒店的餐廳、包間、走廊上,“文明用餐、使用公筷”“適度點餐、拒絕浪費”的提示語隨處可見。
為提倡“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社會風尚,西昌市相關部門積極行動,通過張貼宣傳標語、發放宣傳手冊等方式開展宣傳,許多餐飲企業也第一時間響應倡議,采取有效措施,將制止餐飲浪費行為作為餐飲業常態化工作,力戒“舌尖剩宴”。
在各中小學,“拒絕浪費 文明用餐”也成為日常學習的重要的一課,“厲行勤儉節約,反對鋪張浪費”的理念深入同學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