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股市的日益活躍,網絡上的股票直播間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吸引了大量投資者的目光。這些直播間的主播們,常自稱為“財經主播”或“投資顧問”,他們在直播中侃侃而談,從政策解讀到板塊輪動,再到資金流向,似乎無所不知。
然而,這些看似專業的直播間背后,卻隱藏著不為人知的秘密。許多主播在直播中聲稱能夠“百發百中”“精準漲?!?,以此吸引觀眾。但實際上,他們的真實目的并非如此單純。
記者深入調查發現,這些直播間往往通過提供免費的市場預測和投資建議,吸引觀眾加入粉絲群。隨后,群內的“投資研究助理”便開始推銷付費的薦股服務。這種“免費”到“付費”的轉變,讓人不禁對直播間的真實動機產生懷疑。
更令人擔憂的是,一些直播間的主播并無從事證券投資咨詢業務的資質。他們憑借自己的炒股經驗,在網絡上開設直播,吸引粉絲。這種行為不僅違反了相關法律法規,也給投資者的利益帶來了巨大風險。
近期,福建福州市鼓樓區人民法院就通報了一起無資質薦股牟利的典型案例。被告人吳某某通過網絡直播薦股,違法所得達1200多萬元。最終,他被法院判處有期徒刑兩年四個月,并處罰金1300萬元。
除了賺取薦股或投資課程會員費外,還有一些直播間疑似通過集中推薦部分股票,吸引散戶和中小投資者買入,從而引發股票交易異常波動。這種行為不僅擾亂了市場秩序,也損害了投資者的利益。
針對股票投資類直播的合規問題,各大平臺已開始加強監管。微信、嗶哩嗶哩和抖音等平臺紛紛更新了直播準入標準和規則,明確禁止將用戶引流至外部鏈接、應用或賬號,并限制在直播間輸出具體的投資建議。
對于投資者來說,面對琳瑯滿目的股票直播間,更應保持警惕。投資有風險,薦股或投資者教育只是輔助手段。要想在資本市場中立于不敗之地,還需依靠自己對上市公司價值的認知和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