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國數據資源領域的重磅報告《全國數據資源調查報告(2024年)》由國家數據局正式發布,該報告揭示了我國數據資源的豐富程度及新興產業的發展趨勢。
報告顯示,2024年我國數據生產總量達到了驚人的41.06澤字節(ZB),這一數據量足以拍攝超過1300萬部高復雜度3D動畫電影《哪吒 2》。與2023年相比,數據生產總量實現了25%的增長,顯示出我國數據資源的蓬勃活力。
從人均數據來看,2024年我國人均數據生產量為31.31太字節(TB),相當于每人每年生產了10000多部高清電影。智能家居和智能網聯汽車等智能設備的數據增速尤為顯著,分別達到了51.43%和29.28%,成為推動數據增長的重要力量。
國家工業信息安全發展研究中心主任蔣艷指出,智能網聯汽車、大模型等智能化應用的普及,不僅推動了全社會數據量的增長,而且這類數據在總量中的占比超過了四成。同時,低空經濟、機器人等新領域雖然數據生產量目前不高,但其增速超過30%,展現出巨大的增長潛力。
數據資源的地理分布也呈現出向東部地區聚集的趨勢。江蘇和廣東兩地的企業數字化投入遠高于全國平均水平,為區域數據的開發利用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在公共數據方面,我國公共數據資源開發利用的政策體系已初步形成,超過六成的省份和計劃單列市已經啟動了公共數據的授權運營工作。
報告還顯示,2024年有66.1%的行業龍頭企業購買了數據資源,利用人工智能大模型的企業數量同比增長超過37%。全國約有10%的企業正在利用人工智能大模型輔助研發、生產、銷售等環節,其中浙江省的企業在這一領域的表現尤為突出。北京和上海等地的企業在人工智能投入上位居全國前列,顯示出這些地區在人工智能領域的領先地位。
2024年我國結構化數據的總量同比大幅增長了36%,這表明我國數據質量正在不斷提升。結構化數據經過精細化處理,能夠更好地滿足各行各業對數據的需求,為數據的開發利用提供了更加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