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永輝超市因“反向抹零”事件引發了消費者的廣泛關注與熱議。據悉,多位顧客反映在購物時遭遇商品標價與實際支付金額不符的情況,超市在未提前告知的情況下,對標價為非整數的商品進行了“五入”處理。
一位顧客在購買標價7.96元的淡蝦米時,支付了100元現金,卻僅找回92元,實際被收取了8元。顧客指出,超市既未在收銀前告知“四舍五入”的規則,也未在商品標價簽上做任何標注,這種行為嚴重侵害了消費者的知情權與公平交易權。
媒體隨后的調查發現,永輝超市在重慶地區的多家門店均存在類似問題。紅葉路店、觀音橋店、龍頭寺店及較場口店等多家門店,均被曝出在標價非整數的商品上,實際收取了比標價更高的金額。例如,標價11.55元的開心果被收取了11.6元,標價3.45元的黑芝麻丸被收取了3.5元。
面對消費者的質疑與媒體的報道,永輝超市回應稱,由于分幣在實際流通中存在困難,門店采用了積零換整的規則,但并未明確公示,導致了顧客的誤解。然而,這一回應并未平息消費者的不滿,許多消費者認為,“反向抹零”實際上是變相漲價,且超市在未告知消費者的情況下進行此操作,缺乏商業誠信。
近年來,線下商超面臨著電商、即時零售及直播帶貨等新興業態的沖擊,競爭日益激烈。許多昔日巨頭紛紛收縮或撤退,家樂福等知名品牌甚至逐漸淡出消費者視野。在這樣的背景下,永輝超市選擇了加速戰略轉型,學習胖東來等優秀企業的經營模式,以期提升服務質量和消費者滿意度。
永輝超市自去年起,在全國范圍內推行“胖改”計劃,宣稱將過濾商品價格,保證實實在在的商品定價及合理利潤。永輝超市董事長張軒松也曾在公開場合表示,要學習胖東來的真誠服務精神。然而,此次“反向抹零”事件卻暴露出永輝超市在轉型過程中,部分門店仍存在著向企業利益傾斜的問題。
永輝超市最新發布的年報顯示,2024年公司實現營收675.74億元,同比減少14.07%;歸母凈利潤為-14.65億元,虧損同比增長1.36億元。自2021年以來,永輝超市已連續四年虧損,累計虧損額達到94.92億元。盡管面臨著巨大的經營壓力,但永輝超市仍表示將繼續推進“胖改”計劃,預計至2025年6月底,全國調改門店將突破124家。
此次“反向抹零”事件不僅損害了消費者的權益,也對永輝超市的品牌形象造成了負面影響。在商業誠信日益受到重視的今天,永輝超市需要深刻反思并采取有效措施,確保類似問題不再發生。同時,永輝超市也應繼續堅持真誠服務的理念,以實際行動贏得消費者的信任與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