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人民銀行透露了2025年我國貨幣政策的總體方向。據悉,這一年的貨幣政策將保持“適度寬松”,旨在通過一系列政策工具,根據國內外經濟金融形勢及金融市場動態,靈活調整降準降息措施,確保市場流動性充足,推動金融總量的穩定增長。
針對降準降息的具體目的,招聯首席研究員董希淼進行了解讀。他指出,“降準”即降低存款準備金率,這將為市場注入更多長期資金,不僅滿足企業和居民的融資需求,還能降低銀行的資金成本,進而推動實體經濟融資成本的下降。目前,我國金融機構的加權平均存款準備金率為6.6%,存在降準的空間和必要性,預計2025年人民銀行將多次實施降準。
“降息”則通常指的是降低存款利率和貸款利率。董希淼預測,2025年人民銀行將繼續下調政策工具利率,引導銀行降低存款利率,促使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繼續下行,進而降低實際貸款利率,為企業融資和居民信貸減負,減少利息支出。
董希淼進一步強調,擇機降準降息不僅是貨幣政策適度寬松的重要體現,也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重要手段。如果外部環境不穩定因素增加或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加大,降準降息的時間點和力度將提前并加大;反之,如果國內經濟復蘇態勢穩固,降準降息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則會降低。總之,2025年的貨幣政策將加大逆周期和跨周期調節力度,為穩增長、促消費、擴內需提供更加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
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司司長鄒瀾表示,2025年將繼續健全市場化利率調控機制,強化利率政策執行,提升銀行自主定價能力,為促消費、擴投資創造有利的利率環境。同時,將綜合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保持流動性充裕,引導金融機構深入挖掘有效融資需求,確保社會融資規模、貨幣供應量增長與經濟增長、價格總水平預期目標相匹配。
鄒瀾還指出,要發揮好貨幣政策工具的總量和結構雙重功能,引導金融資源更多投向亟需領域,提升金融支持經濟結構調整、轉型升級、新舊動能轉換的效能。同時,深化匯率市場化改革,有力應對外部沖擊,堅決防范匯率超調風險,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穩定。
中國人民銀行上海總部主任金鵬輝提到,實施好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需要著力擴大內需、穩定預期、激發活力,更加重視消費,支持穩外貿穩外資。貨幣政策將與財政、產業、監管等其他宏觀政策形成合力,保持政策取向一致,提升政策整體效能,進一步暢通政策傳導。
在推進金融“五篇大文章”方面,我國已建立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的政策框架。2025年,將持續優化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再貸款政策,加大支持力度,創新科技領域貸款和債券產品。同時,加快推動綠色金融標準統一,提升綠色金融質效,創新綠色貸款和債券產品。在普惠金融方面,將繼續實施金融支持鄉村全面振興行動,提升普惠領域金融服務的可得性、便利性和覆蓋面。養老金融方面,將健全養老金融支持體系,探索特色產品和服務模式。數字金融方面,將優化數字經濟金融服務,制定支持新型工業化的政策舉措,提升金融服務數字化智能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