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萬元一張船票,是營銷噱頭還是一場說走就走的太空旅行?幕后神秘買家是誰?又能體驗到怎樣的超值服務?記者對話這家公司相關負責人和行業專家。
誰買走了百萬船票?
買家之一為90后計算機工程師
除了宇航員,沒有經過專業訓練的素人也能進入太空了,俯瞰藍色星球,與星辰相伴,是多少人的幼時夢想。
今年10月,國內商業航天公司深藍航天公布了亞軌道太空旅行計劃,并在淘寶直播間推出了2027年載人飛船首次亞軌道載人旅行飛船船票的預售活動,原價150萬元的船票,優惠后僅需要100萬元。直播吸引了300萬人觀看,預售的兩張船票在4分鐘內告罄,熱度持續高漲。
深藍航天的載人飛船亞軌道載人旅行船 圖據深藍航天
眾多網友紛紛猜測,豪擲百萬元購買一張太空旅行船票到底是什么人?11月20日,深藍航天相關負責人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其中一位購買者是1994年出生、在蘇州工作的90后計算機工程師,他一直關注太空探索動態,看到船票預售信息后便決定參與搶票,而另一位則是匿名買家,不便透露身份。
“從目前來看,有強烈體驗意愿的都是偏年輕的科技愛好者,兩位購買者都對太空旅行有著濃厚興趣。非常關注國內外航天事業的發展。”相關負責人表示,當記者提出想進一步采訪購買者時,公司未直接給到買家聯系方式。記者了解到,在購票近1個月時間后,目前深藍航天已與兩位買家取得聯系,并進入下一步流程。
而在此之前,國內并無載人航天在直播間賣太空船票的先例。深藍航天相關負責人曾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希望通過兩張預售船票“打探”民眾的接受度和參與意向。
事實上,源源不斷的咨詢信息和網友的關注度讓公司看到了市場的積極反饋,相關負責人表示,此次出售的2027年首趟太空旅行共設置了4個乘客位,未來還將繼續上架產品,將2張余票出售給公眾。
可以體驗到什么?
穿越卡門線,體驗5分鐘失重
隨著太空旅行的話題爆火,不少人好奇,價值上百萬元的旅行船票,到底有哪些體驗項目?
深藍航天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乘客將乘坐該公司自主研發的火箭和載人飛船進行亞軌道飛行,穿越位于100公里高空的卡門線(地球大氣層與外太空的分界線),整個旅程約12分鐘,乘客將體驗約5分鐘的失重狀態,并有機會觀賞地球曲線等壯麗景觀。
正式的太空旅行前,乘客需進行至少一個月的專業培訓,培訓內容涵蓋身體檢查、心理測試、飛行操作和應急處理等方面。對于大眾普遍的關注安全問題,該負責人表示,我們配備了安全員隨行,飛船裝備有應急逃生系統,并為乘客提供航天服與頭盔等必要的支持設備。飛行過程中,地面控制中心將對飛船的飛行狀態進行實時監控,并有完善的應急救生方案,包括應急返回、著陸以及搜救等各個環節、多套降落傘系統、搜救隊伍與設備。還將為乘客分配專屬座位號,并提供個性化飛行服裝。“簽訂合同后,旅客因個人原因,可以提前半年免費改簽一次(需視航班可用性而定)。”
事實上,這并不是我國唯一一家探索太空旅游領域的公司。今年5月,國內商業航天企業中科宇航宣布,其“太空旅行飛行器”將于2028年進行首次載人飛行。公開報道顯示,中科宇航的船票價格在200萬至300萬元人民幣之間。
有網友表示,“除了貴其他都很有吸引力,太空旅行能拼船嗎?”還有網友稱,“以前科幻電影的場景變成了現實,希望未來價格能打下來,讓普通人也能有機會去體驗!”
從幾十萬美元到上千萬美元
國內外商業航天扎堆太空游風口
記者了解到,目前國內外已有多家私人航天公司推出了太空旅行的服務,并開放未來的航次預訂,其價格也是在幾十萬美元到上千萬美元不等。
為什么價格區間這么大?據了解,目前太空旅游主要以軌道飛行、亞軌道飛行、太空氣球等方式為主。軌道飛行技術復雜,費用往往需要上千萬美元。代表企業為美國Space X公司,于2024年9月完成“北極星黎明”任務成功發射,私人乘員首次實現太空行走。記者在其官方網頁上顯示,Space X提供空間站參觀、地球軌道探索、月球軌道飛行等太空旅行業務,其中,空間站參觀項目最早于2025年開始服務。
Space X的太空旅行預定界面
亞軌道飛行則是由亞軌道飛行器把乘客送到約100公里高度(馮·卡門線)的太空邊緣,由于亞軌道飛行費用遠低于前者,也使其成為近年來商業航天追逐的熱門賽道。在對普通人更友好的同時,亞軌道飛行在技術和成本上的特點是企業扎根布局的重要原因。
“同樣作為真太空旅游,與可以繞地球一圈以上的軌道飛行相比,亞軌道飛行在技術上更簡單,商業航天公司相對容易實現,價格上也要便宜得多。”全國空間探測技術首席科學傳播專家龐之浩接受媒體采訪時曾表示。
更有“性價比”的方式則是太空氣球。創辦于2019年的Space Perspective,主打的太空旅行產品是利用超高空熱氣球將人類送上太空觀景。這艘氣球飛船能將乘客送至距離地表約30公里的高空,乘客從平流層可以欣賞到地球全景,每位乘客需支付12.5萬美金,目前該項目已有1800人預留了座位,預計將在2025年開始載人試飛,2026年開始商業飛行。在國內的社交媒體上,有博主曬出其預訂郵件,稱目前被排到2025年下旬。
太空氣球 圖據Space Perspective官方網站
龐之浩提到,國內的商業航天公司目前還是局限于發射小型運載火箭和一些小的商業衛星,在載人航天方面還沒有真正地付諸于業務運行,目前只處于正在研制的階段。即使有了可靠的技術,也需要在載人之前完成多次無人試驗。“載人航天,安全是最重要的。”
離普通人究竟有多遠?
太空船票未來有望低至10萬元/張
太空旅游位于商業航天產業鏈的下游環節,但市場規模卻在逐年上升。美國的北極星市場研究公司報告顯示,2023年全球太空旅游市場規模為8.5億美元左右,預計其市場規模將從2024年的12.5億美元增長到2032年的278.6億美元。同時,亞軌道飛行仍占有最大的市場份額。
作為一款旅行產品,價格依舊是大家關注的重點。未來,太空旅行的價格有望“打下來”嗎?
“目前,我國的商業太空旅行正處于起步的快速發展階段。相較于國際上其他商業太空旅行項目的定價來說,我們已經是努力達到的最低價了。之所以定在這樣的價格區間,主要包括幾個方面。”深藍航天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研發成本方面,深藍航天自主研發的“星云-1”型火箭,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為兩級構型,其研發歷經諸多環節,從設計到反復測試改進,投入巨大。“雷霆-R”液氧煤油發動機,采用先進的針栓噴注技術等,90%以上主體結構用高溫合金3D打印技術一體成型,這一系列關鍵技術研發成本頗高,是整體成本的重要構成部分。
制造費用、發射、運營和維護等方面的成本也不容小覷。“盡管當下價格較高,但未來仍有下降空間。”該負責人舉例,比如目前深藍航天在可重復使用火箭技術方面不斷探索,伴隨著回收可復用技術的成熟,火箭使用次數越多,均攤下來每次發射的成本就越低,價格也能相應打下來。
同時,商業循環跑通后,隨著成本降低與需求的擴大,也會讓太空旅行變成規模化經營,為企業帶來營收,從而為技術進步和航天產品研發提供更充沛的資金,發展出更多元的場景業態。
例如,有國外的太空旅游公司曾表示,將推出“太空晚宴”的服務,在距地球表面約30公里的高空一邊欣賞壯麗景色,一邊品嘗由米其林大廚精心準備的太空美食;美國OAC公司將與Space X公司合作打造一個超豪華的太空酒店,預計在2025年開工,并于2027年正式投入使用。
正如同現今風靡一時的南極旅行,過去動輒幾十萬的價格,如今也被打下來了,只需花費幾萬,就能乘坐郵輪開啟一場南極之旅。未來,隨著進入太空的成本降低,太空旅行的價格也有望被“打下來”。中科宇航創新中心總經理王英誠曾接受媒體采訪時就表示,預計到2030年左右,隨著技術發展和發射成本不斷降低,太空旅行票價有望降低至10萬元量級,太空旅行也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