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氣象臺發布消息,從10月30日夜間起受東北氣流影響,海南強降水過程趨于結束。31日開始到11月2日,海南全島多云天氣為主,局地有小陣雨。
雖然強降水過程趨于結束,但海南省氣象部門提醒:海南島近期降雨極端性強、土壤含水量大,部分次生災害具有滯后性,仍需做好次生災害風險防御工作。
“潭美”過后為何持續降雨?
臺風“潭美”結束后,海南大部分地區,特別是三亞、瓊海等東部地區出現了持續性的強降雨,城鄉積水嚴重。部分地區甚至出現洪水、山體滑坡等氣象和地質災害。
10月28日至30日,海南多地出現持續性強降雨天氣,最大降雨量在瓊海市會山鎮,達1062.8毫米,瓊海、瓊中等地的水庫超警戒水位。
海南省氣象臺首席預報員 郝麗清:往年的話,秋季也是有很多這種暴雨。在北邊是冷空氣,南邊是熱帶低壓或者熱帶臺風的殘渦,這次也是典型的秋季暴雨形勢。但是這一次“潭美”臺風登陸減弱之后,又過了一天才下這種暴雨,前后兩個過程的雨量、影響都疊加了。再加上天文潮這類非大氣的因素,造成了比較大的影響。
那么,為什么此次降雨大多集中在海南島東部地區呢?專家分析,因氣象和地勢等多種原因,導致海南島東部降水量積累,出現大暴雨或特大暴雨,在氣象上稱之為“列車效應”。
海南省氣象臺首席預報員 郝麗清:“列車效應”是指在一個比較穩定的雨帶中,看上去整體的位置不怎么動,但是雨帶里又有些單體沿著雨帶不停往前走。就像一個列車看似是不動了,但是它在一個地點上不斷有云體從上面經過的。就海南島東部來說,它承受了很多的雨水,所以造成連續兩天種特大暴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