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鎖超市品牌大潤發母公司高鑫零售近日發布公告,透露公司已接獲一名有意要約人發出的接觸函,表示有意就公司全部已發行股份提出附先決條件的自愿有條件要約。目前,高鑫零售控股股東阿里巴巴方面與有意要約人的討論正在進行中,公司股票也在短暫停牌后于10月16日恢復交易。市場傳言的買方指向高瓴資本、潤泰集團和KKR集團,其中高瓴資本單獨出手的可能性被認為最高。
近年來,傳統大賣場業態逐漸衰退,包括步步高、永輝、人人樂等地方超市龍頭相繼易主。2017年,高鑫零售被阿里巴巴收購,大潤發創始人黃明端曾感慨“我贏了所有對手,卻輸給了時代”。進入阿里體系后,高鑫零售開始扮演新零售試煉場的角色,但阿里的新零售改造并未能改變傳統大賣場的頹勢,公司業績持續下滑。
自2018年起,高鑫零售已有超5年錄得營收下滑,2024財年更是出現了上市以來最大虧損。阿里在今年早些時候發布的季報中指出,高鑫零售收入下降、規模縮小、無形資產減值,并表示退出非核心業務是合理的。如今,大潤發面臨新的要約收購,其與阿里的深度融合可能為新買家帶來復雜的切割和定價問題。
為應對業績下滑,大潤發近年來主要通過關店、減少支出等方式降本增效。2022財年至2024財年,高鑫零售的雇員人數大幅縮減,銷售及營銷開支和行政費用也同比減少。今年3月,大潤發元老級人物沈輝臨危受命,成為新任首席執行官。他上任后將變革方向更多放在了商品價格上,強調大賣場要薄利多銷。這一策略似乎已取得一定成效,大潤發來客數已經穩定,同店銷售額增長,4-7月利潤為正。
反映在數據上,根據高鑫零售發布的業績預告,截止2025年9月30日的前6個月,公司實現稅后溢利約1.5億元至2.0億元,去年同期則錄得稅后虧損額為3.78億元。高鑫零售將預期稅后溢利改善歸功于同店來客數企穩、同店銷售額實現正增長以及降本增效快速推進。
進入中國內地市場27年,大潤發經歷了超市大賣場的鼎盛時期,但也逐漸陷入衰退。如今,零售賽道正在經歷新的渠道變革,倉儲會員店、量販零食等都在瓜分線下份額。大潤發能否在新買家的帶領下追回錯過的時間,尚待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