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我國衛星互聯網建設領域迎來了顯著加速。自7月下旬以來,衛星發射頻率大幅提升,標志著我國在這一高科技領域的步伐正在加快。
具體而言,從7月27日至8月17日,中國星網GW星座在短短二十天內成功將五組低軌衛星送入太空。這一速度與此前1至2個月的發射間隔相比,有了質的飛躍,累計發射的衛星數量也從7月前的34顆增加到了72顆。這一系列動作不僅引起了國內業界的廣泛關注,也吸引了美國媒體的注意,他們認為這是中國在與SpaceX星鏈競爭中的又一關鍵進展。
與此同時,有消息稱相關部門即將發放衛星互聯網牌照。這一消息對于我國衛星互聯網商業運營的起步具有重要意義。一位衛星互聯網領域的資深技術專家表示,牌照的發放預示著商業運營的第一步即將邁出,但要實現像星鏈那樣全面提供衛星互聯網服務,還需要大約2到3年的時間。
GW星座和千帆星座是我國正在推進的兩個大型低軌衛星星座項目,分別由中國星網公司和具備上海國資背景的上海垣信負責運營。按照規劃,GW星座和千帆星座的組網衛星總數將分別達到1.3萬顆和1.5萬顆。自2024年起,中國星網已多次成功發射高軌和低軌衛星,進入批量組網階段。特別是在2025年上半年,雖然發射節奏相對較慢,但自7月起,發射速度明顯加快,引發了業界的廣泛關注。
業內專家分析認為,此次提速主要有兩方面原因。一方面是為了滿足國際電信聯盟(ITU)的規定,即在提交星座計劃后的第9年需發射總數10%的衛星,否則項目可能面臨削減或取消。另一方面,中國星網或計劃于今年完成一代星座組網,以滿足外交等核心領域的需求。
在衛星互聯網牌照發放方面,今年7月底的一次全國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會議上,提出了優化衛星通信業務準入的措施。據透露,工信部將在近期向三家基礎電信運營商頒發衛星互聯網牌照,以推動他們拓展新興業務范疇。中國電信多年來獨家運營我國自主建設的天通衛星移動通信系統,并已走向海外市場。中國移動也積極布局衛星領域,發射了支持5G天地一體演進技術的試驗衛星。
除了電信運營商,中國星網和上海垣信作為衛星互聯網設計建設運營的骨干企業,預計將獲得牌照。一位衛星互聯網技術專家表示,他的企業正在與上海垣信合作,預計將在年底前拿出DEMO樣機。然而,即便牌照落地,也只是我國低軌衛星互聯網商業化的起點,距離全面滿足用戶隨時隨地接入衛星互聯網的需求,還有一段路要走。
在低軌衛星互聯網全面商用之前,我國主要依托高通量衛星提供衛星互聯網服務。例如,亞太6D和中星26號等高通量衛星,已在我國航空、航海、應急等領域發揮了重要作用。然而,這些服務主要面向特定場景下的聯網需求,普通消費者若想隨時隨地使用衛星互聯網,仍需等待低軌衛星互聯網技術的成熟和商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