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據彭博社資深記者馬克·古爾曼報道,印度即將迎來一個歷史性時刻——全面生產iPhone 17系列所有型號。這意味著,未來發往美國的全新iPhone或將全部標注“印度制造”。
由于中美關稅問題導致中國出口至美國的iPhone數量銳減,蘋果公司已著手在印度擴大生產規模,以分散風險。此次承擔iPhone 17系列生產任務的印度工廠中,有兩家為新近投運,分別是塔塔集團位于泰米爾納德邦霍蘇爾的工廠和富士康集團班加羅爾機場附近的工廠。據悉,塔塔集團旗下的工廠未來有望占據印度iPhone產量的一半,成為生產主力。
事實上,蘋果對印度的布局早已開始。今年4月,中美關稅風波前夕,蘋果緊急從印度空運了五架滿載iPhone的貨機至美國,據傳這批貨物重達600噸,相當于150萬部手機,此舉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蘋果當時的供應鏈壓力。
盡管特朗普時期曾對庫克在印度建廠表示不滿,但商業利益最終讓雙方達成妥協。庫克承諾在未來四年內投資6000億美元擴大美國業務,從而平息了風波。顯然,印度市場對于蘋果而言,具有不可估量的價值。
自今年4月以來,印度已出口價值75億美元的iPhone產品,不僅展現了其強大的生產能力,更在關鍵時刻為蘋果提供了堅實的后盾。考慮到二季度蘋果因關稅問題損失高達11億美元,擴大印度生產規模成為蘋果挽回損失、保持競爭力的必然選擇。畢竟,在美國本土大規模量產iPhone,對于蘋果而言,短期內仍面臨諸多挑戰。
庫克在近期白宮會議上坦承,最終組裝環節將長期留在海外。雖然未明確提及,但業界普遍認為,蘋果在組裝前的多個生產環節,同樣傾向于海外布局,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