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年鐘聲的余音未了,中國證券市場已迅速被一股強烈的監管風暴席卷。2025年的開篇,便明確無誤地傳遞出一個信息:這一年,證券行業將迎來又一個“監管強化年”。
監管的利劍在新年伊始便高懸于頂,多地監管部門協同行動,監管函件如雨后春筍般涌現。1月3日,成為了監管行動的高潮日,安徽、深圳、北京、山西等地的證監局在這一天共發出了9份監管函,多家券商及其分支機構、營業部,以及眾多證券從業人員因違規行為被曝光。
具體來看,浙江證監局率先出手,對華泰聯合證券在債券發行受托管理上的重大疏忽進行了警示,指出其在募集資金專戶管理、使用監督以及持續督導方面的嚴重失職。安徽證監局也對萬和證券安徽分公司因企業微信管理混亂導致的外部人員薦股行為進行了警示,同時,華安證券合肥高新區營業部也因員工代客理財下單的違規行為而受到處罰。
山西、深圳、北京等地的證監局同樣采取了強有力的監管措施。山西證監局揭露了華源證券山西分公司員工朱仁來的多項違規行為,包括違規操作客戶賬戶、提供科創板知識測評答案作弊等。深圳證監局則對國金證券、招商證券原員工蘇寶亮,以及中山證券員工譚睿等人的違規炒股行為進行了處罰。國都證券高管楊江權也因違法持有股票而受到處罰,同時暴露出公司內部管理制度的缺失和混亂。
回顧2024年,監管部門的成績單同樣令人矚目。據不完全統計,全年共有85家券商及旗下員工被點名高達580次,中信建投證券以42次上榜成為被監管最多的券商,海通證券、中信證券、中國銀河證券等頭部機構也頻繁受到監管關注。監管手段多樣,包括警示函、行政處罰、責令改正、監管談話等,中信證券和海通證券因違規轉讓股票分別被罰沒數千萬元,東吳證券也因保薦業務違規被罰。
在個人違規方面,長城證券原副總裁韓飛因違規炒股被重罰超過億元,招商證券旗下63名員工也因違規炒股合計被罰沒數千萬元。這些案例不僅令人震驚,也彰顯了監管部門對違規行為零容忍的態度。
中國金融網相關專家指出,2025年開年的監管風暴并非偶然,而是監管部門對證券市場公平、透明原則的堅守,以及對投資者利益的堅定保護。通過持續加強對違規炒股的打擊力度,監管部門展現了常態化、系統化的整治決心。高強度監管有助于遏制證券從業人員的違規行為,凈化市場生態,提升投資決策的理性水平。同時,對券商內控、保薦業務等多環節的嚴格監管,也將促使券商提升服務質量,為企業融資和投資者資產配置提供穩健支持,保障證券市場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