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劉葉
近日,歌手、演員于文文因個人身份信息被盜,導致航班信息修改事件登上熱搜。據于文文工作室微博,兩名違法人員以幾十元的價格將于文文信息進行倒賣,已分別被處以500元與200元罰款。
個人信息被盜后如何維權?如何避免個人信息泄露?非法獲取他人身份信息會被怎樣處罰?10月30日晚,記者就此采訪了多位律師。
于文文。圖據于文文個人微博
身份信息被盜、航班被“改座”
于文文:鏡頭之外有自己的生活
10月29日,于文文工作室微博公布了公安機關出具的行政處罰決定書。該決定書顯示,兩名違法行為人李某某和魏某某通過非法途徑獲得于文文個人身份信息,并于6月12日擅自對她的航班信息進行選座、改座等操作。
行政處罰決定書公開了違法行為過程。圖據于文文工作室微博
于文文工作室在微博中稱,“非法獲取個人隱私信息、修改航班信息等行為已經嚴重影響了于文文女士的正常工作和生活,也嚴重影響公共秩序。”在得知個人信息泄露以后,“我方第一時間采取法律行動,依法維護于文文女士的個人權益及安全。”
據行政處罰決定書顯示,李某某和魏某某分別被處以罰款500元和200元。而于文文本人隨后也發布微博稱:鏡頭之外,我們都有屬于自己的生活,在沒見面的日子里,請享受與家人和朋友相處的時光,多去體驗世界。
該內容發布后,話題“于文文身份信息被倒賣”迅速登上微博熱搜,網友評論“理智追星,保持應有的邊界感”。
個人身份信息僅賣幾十元
罰款200元是否過輕?
在公安機關出具的行政處罰決定書中,對兩名違法人員如何購買、何時購買他人身份信息的過程進行了公開,其中,個人身份信息售價僅為幾十元。
看到處罰結果,網友提問:“買賣個人信息要價那么低?違法成本才幾百塊?”“感覺罰得不痛不癢”。
行政處罰決定書披露,倒賣于文文個人信息的價格僅為幾十元。圖據于文文工作室微博
針對行政處罰決定書中所作出的“200元、500元罰款”,毫達(成都)律師事務所的楊熙川律師對此進行解讀,“罰款數額通常與違法所得的數額相關,一般處違法所得一倍以上十倍以下罰款。”
但非法獲取他人身份信息,要面對的可能不僅是百元罰款。“(行政處罰)僅僅是公安機關對違法者的處罰,并不能代替違法者可能承擔的民事和刑事責任。”楊熙川律師說。
因此,如果于文文還有其他損失,可通過民事訴訟的方式讓兩名違法人員付出更大代價。
而網友關心的“違法成本”,法律也有具體判斷標準。
“目前公安機關作出行政處罰決定,說明李某某和魏某某的行為尚未構成刑事犯罪,一般來說,非法盜取他人信息需要達到一定數量,才可進行刑事立案。”四川蓉城律師事務所律師陳慶國解釋道。
如果受害者覺得行政處罰決定過輕,“認為侵犯自身合法權益的,可以依法向該公安機關的上級部門提起行政復議,或向相關法院提起行政訴訟。”四川瑞利恒律師事務所合伙人段偉律師對網友關心的“處罰過輕”一事進行了回復。
另一方面,針對如何“重罰”非法盜取他人信息的行為,楊熙川補充道,“如果情節嚴重,觸犯我國刑法,最高可被判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
于文文工作室發表聲明。圖據于文文工作室微博
個人信息保護有方法
中招后及時報警為上策
隨著網絡技術的飛速發展,無論是藝人還是普通人,信息泄露的風險都在不斷增加。面對不法分子的頻繁“伸手”,我們有哪些應對方法?楊熙川有如下建議。
“在網絡環境中,對各類平臺賬號使用復雜密碼并定期更換是不錯的方法,使用公共WIFI和不明鏈接時也要多留意安全問題。”楊熙川說。
同時,快遞單、火車票等可能含有姓名、電話、住址等個人私密信息的單據,不再使用后也應及時進行遮蓋或銷毀;注冊陌生平臺或參加線下活動時,也盡量不留下身份證號碼等過多個人信息。
如不慎中招,導致個人信息泄露或經濟損失該怎么辦?“立即報警,備案后如果有更多人遭遇類似情況,公安機關可以一并處理。”楊熙川介紹。
如果公民信息是在某個平臺泄露,可以及時聯系該平臺申請刪除或封禁信息,若平臺不作為,也能要求平臺承擔相應責任。另外,受害者還可向網信辦、消費者協會或市場監督管理部門舉報,要求相關企業進行整改和賠償,以及提起民事訴訟,要求賠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