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市場在2025年初持續展現出強勁反彈勢頭,延續了前一年的復蘇趨勢。據統計,截至最近數據,恒生指數年內已實現14.54%的漲幅,而恒生科技指數的表現更為亮眼,年內漲幅高達26.21%。
2月18日,港股市場迎來了一個高潮,南向資金凈買入額達到了224億港元,這一數字創下了近四年來的單日新高。受此推動,多只港股主題基金的凈值也迎來了顯著增長。例如,多只中證港股通科技ETF的單日凈值漲幅接近3%,顯示出市場對科技股的強烈興趣。
從年度表現來看,港股主題ETF的整體表現尤為突出。富國、易方達、華寶、博時等基金公司旗下的中證港股通互聯網ETF,年內的凈值增長率均達到了30%左右。這些基金的成功,無疑為投資者帶來了豐厚的回報。
除了被動產品外,主動權益基金也在港股市場中分得了一杯羹。據統計,截至2月18日,共有9只含“港”量較高的主動權益基金年內凈值漲幅超過了20%。其中,嘉實港股互聯網產業核心資產的表現最為搶眼,年內漲幅達到了27.53%。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主動權益基金在2024年下半年就已經開始提前布局港股。例如,富國滬港深業績驅動、匯豐晉信滬港深等基金,在去年四季度就大幅提升了港股倉位。這些基金的提前布局,為它們贏得了更多的收益。
對于港股市場的未來走勢,多家基金公司持樂觀態度。他們認為,恒生科技指數的估值仍處于歷史低位,港股市場具有較高的性價比。然而,隨著指數的上漲,部分止盈資金已經開始在ETF上做減法,這可能會對市場的短期走勢產生一定影響。
那么,誰是推動港股市場上漲的主力軍呢?從數據來看,南向資金和部分交易型資金無疑是此輪行情的主要推動者。相比之下,長線外資的流入仍然有限,整體倉位仍然較低。
從個股表現來看,阿里巴巴、小米集團、騰訊控股等科技巨頭受到了南向資金的青睞。這些公司的股價在近期也實現了顯著上漲。快手、網易、美團等公司的股價也均有所上漲,顯示出市場對港股市場的整體樂觀情緒。
港股市場的上漲背后,有多重因素的推動。一方面,DeepSeek等技術的發展點燃了AI應用的發展熱潮,也引發了中國AI產業鏈的重估。恒生科技指數囊括了從硬件、算力到模型、應用的AI全產業鏈,因此在本輪科技投資熱潮中尤為受益。
另一方面,港股紅利策略也受到了市場的關注。在低利率環境和經濟弱復蘇的背景下,高股息、低波動的紅利策略性價比凸顯。中長期資金入市有望利好紅利板塊的資金面,進一步推動了港股市場的上漲。
盡管港股市場情緒逐漸回暖,但市場人士也提醒投資者要保持謹慎。他們認為,雖然恒生科技指數的估值仍處于歷史低位,但市場已經經歷了一輪大幅上漲,后續可能會面臨一定的調整壓力。因此,投資者需要密切關注市場動態,靈活調整投資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