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黃河,近日,“能聽得懂話”的理發師李曉華火遍全網,網友紛紛表示價格實惠技術不錯,但也引來同行質疑:“干了十幾二十年,理發還是30元,是對職業的不尊重?!蹦敲矗戆l到底應該匹配多少價位呢?許多網友拋出了疑問。記者針對這一情況,走訪了濟南多家理發店,理發價格從10元到180元不等。
理發確實變貴了。此前,有報道顯示,2021年新一線和二線城市的美容美發門店平均客單價已經分別達到了263.1元/位和260元/位,三、四、五線城市分別達到了211元/位、170.7元/位和157.5元/位。
然而,理發漲價難以避免。隨著經濟發展,受房租、人工成本、薪資結構等影響,理發店門店經營成本不斷提高,并最終轉嫁到消費者身上,所以普普通通的剪發不再“平價”。
事實上,多數消費者能夠理解理發店經營的不容易,但讓人無法接受的是,“洗剪吹”價格離譜、“總監”“首席”頭銜滿天飛、充值“套路”層出不窮,剪出的發型卻不如人意,名頭和服務不成正比。在相關網絡投訴平臺上,價格不透明、亂收費、虛假宣傳等亂象讓美發行業一度成為投訴“重災區”。
連基本功都做不好,憑什么那么貴?做不到物有所值,就別怪街邊高性價比的“10元快剪”爆火,也別怪網友們想讓“聽得懂話”的李曉華全國巡剪,更別怪“不漲價”的理發師走紅獲得流量。如何解決消費痛點、滿足百姓需求,才是理發行業自身應該理清的“頭緒”。
誠然,對于理發價格高低不能簡單地“一刀切”,消費者應根據自身情況進行選擇,但不可否認的是,公眾期待存在共通點——剪發應以合理的價格、精湛的技藝和貼合需求的服務,讓人真正滿意。“貴有貴的道理”,在這一點上,多數重營銷輕品質的高端理發店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如果勞動報酬的法律原則是“按勞分配”,那么理發的價格原則也應該是“按質定價”。美發行業只有擺正服務的位置才能收獲好評。對此,應加強行業規范,完善等級資格考核制度,限制過度溢價,糾正行業刺客亂象。
期待理發行業能正視消費者需求,持續改進與創新,為消費者帶來更多驚喜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