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AI領域,一股新的潮流正在悄然興起。百度大模型并非唯一一家調整策略,邁向“開源與免費”道路的先鋒。近日,OpenAI的首席執行官Sam Altman在一系列公開發言中,罕見地承認了公司過去的閉源策略或許站在了“錯誤的一邊”,并釋放出將有限度地推進“免費+開源”的信號。
這一轉變在2月18日達到了新的高潮。Altman在社交媒體平臺上直接向網友發問,詢問下一個開源項目應該是專注于小巧但需在GPU上運行的o3-mini級別模型,還是致力于打造最好的手機尺寸模型。他同時暗示,OpenAI的開源計劃或將涵蓋這兩個方向。
Altman的這一舉動,無疑是在回應近期由DeepSeek帶來的巨大壓力。ChatGPT的問世讓OpenAI通過“API+訂閱制”構建了強大的商業護城河,但DeepSeek V3和R1的出現證明了開源大模型同樣具備媲美GPT-4級別的能力,且成本更低,支持本地部署。面對這一挑戰,OpenAI不得不重新審視開源陣營的力量。
事實上,不僅僅是OpenAI,整個AI生態都在加速擁抱開源。百度也宣布,其下一代文心大模型4.5系列將在6月底開源。而在2月18日這一天,多個開源模型相繼宣布問世,包括昆侖萬維的SkyReels-V1視頻生成模型、階躍星辰與吉利汽車合作的視頻生成和語音交互大模型,以及逐際動力開源的基于視頻生成大模型的具身操作算法等。
在DeepSeek這只“鯰魚”的攪動下,開源正在成為AI生態的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它像一把火,迅速點燃了整個行業,推動了一場AI產業的“開源革命”。這場革命不僅改變了AI技術的迭代范式,也降低了技術門檻,為開發者和企業帶來了更多的自由度和選擇。
回顧計算機技術史,開源往往能像滾雪球一般,越滾越大,最終勢不可擋。例如,Google對Android采取的開源+商業化策略,徹底改變了移動操作系統的格局,使Android成為全球市場占有率最高的移動系統。同樣,Chromium瀏覽器引擎的開源也幾乎吞噬了整個瀏覽器市場,微軟的Edge也不得不基于Chromium內核重建。
如今,AI領域正在經歷同樣的變革。雖然閉源AI仍然能賺取利潤,但隨著DeepSeek的沖擊,市場已經開始傾向于開源大模型的路線。開源不僅降低了AI技術的門檻,還為開發者和企業提供了更多的自由度,包括API接入、云端調用、本地部署,以及基于不同需求和數據進行重新訓練的能力。
DeepSeek R1的發布更是為這場“開源盛世”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它不僅揭示了OpenAI一直試圖隱藏的推理類模型“算法的秘密”,還為更多人、更多廠商提供了復制和超越o1模型的可能。更重要的是,DeepSeek R1通過推理優化,而不是純粹地算力擴展,重新定義了AI進步的路徑,證明了AI進步不必依賴“算力堆疊”。
這場“開源革命”不僅提高了AI的普及度,也讓整個行業面臨的壁壘大幅削減。在封閉體系下,企業只能被動接受OpenAI、Anthropic等巨頭的定價,而DeepSeek R1讓企業有了更低的成本、更靈活的選擇。所有過去被封閉AI掌控的能力,如今都可以在開源環境中自由演進。
在DeepSeek R1的推動下,開源路徑帶來的變化不僅是技術上的,更是生態上的。未來,AI可能不再是由少數巨頭壟斷的技術體系,而是由大量參與者共同推進的開放生態。這一轉變不僅加速了AI技術的迭代速度,也為整個行業帶來了更多的可能性和機遇。